St/AA/MMA树脂的合成及结构调控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i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环保性水性油墨发展迅速。水性油墨使用的水溶性连结料由碱溶性树脂、乳液、水和助溶剂组成。在碱溶性树脂中,以低分子量、窄分子量分布、高酸值、较低玻璃化温度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简称苯丙树脂)最具代表性。 本文利用红外,H~1—NMR,GPC,DSC等方法剖析了国外几种典型的水性油墨用苯丙树脂产品,表明其树脂主要结构组分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丙烯酸;产品中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结构单元的比例为2.15:1~2.55:1;相对分子量M_n=3700~5800,M_w=7600~13000,分子量分布n=1.6~2.4;玻璃化温度为92.7℃~106.6℃;酸值在190~215之间。 本论文研究选用苯乙烯(St),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丙醇为溶剂,采用半连续溶液聚合工艺,合成了低分子量(M_n=3000~6000)、窄分子量分布(M_w/M_n<2),酸值在200(mg KOH/g)左右的苯丙树脂。采用红外、H~1—NMR,GPC,DSC等对树脂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半连续溶液聚合工艺合成苯丙树脂的反应动力学变化规律。考察了反应过程中共聚物组成的变化,并根据影响单体相对活性的因素,探讨了共聚产物组成偏移投料比的原因。考察和分析了反应体系内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单体累积转化率和瞬时转化率随反应进程的变化规律。发现反应初始阶段反应速率较慢,单体有累积,反应过程中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进一步研究了进料速率、进料方式、丙烯酸含量等因素对累积转化率和瞬时转化率的影响。适当减慢进料速率,采取预投部分引发剂或同时预投部分单体和部分引发剂的方式更有利于反应最终转化率的提高和共聚物组成分布的均匀性。 本研究还考察了半连续聚合反应进程中苯丙树脂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由于存在凝胶效应,反应过程中出现了显著的自动加速现象,苯丙树脂分子量随反应进行而逐渐增大,分子量分布变宽。引发剂用量增大时,树脂的分子量下降,但分子量分布变化不大。随着溶剂用量的增加,反应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过程中的凝胶效应减弱,溶剂的链转移增强,树脂的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窄。单体和引发剂的滴加速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对树脂的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的影响不大。 研究表明,合成的苯丙树脂配制而成的胶化分散液为牛顿流体;单体的滴加速度、酸值和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是影响树脂胺化后粘度的主要因素。单体的滴加速度越慢、酸值越高、分子量越低,则最终产物的粘度越小,胺化产品越澄清。AA含量由30%提高到35%,引发剂用量由7.5%提高到9%,并改变投料条件,可大大降低胺化后的粘度。进料速度存在着一合理范围,进料速度太快会导致共聚物组成不均匀,则胺化后产品的粘度很高,澄清度下降。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病人日益增多,肥胖能增加心脏负担,升高血压,导致多种心脏病、脑血管病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要求减肥治疗者越来越多,笔者
肝脏是恶性肿瘤转移最常见的脏器,其中以肝内乏血供的转移灶最多见。另外,部分原发性肝癌经过多次介入治疗后亦表现为肝内乏血供病灶。临床上,肝内乏血供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期刊
笔者于1998年至2003年,以白花蛇舌草为主进行辨证加味治疗尿路感染3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概述了β-环糊精类衍生物作为色谱固定相和添加剂的合成和应用,对分离机理及协同效应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2.依据β-环糊精类固定相和添加剂性质及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确诊的62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激素使用情况分为激素
20世纪末,为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世界各国特别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金融制度不断创新,一种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新的投融资方式—创业投资快速发展。适应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特
小秦岭主要金矿与造山带型金矿特征存在地质地球化学的一致性,可作为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矿床、岩体和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关系,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等,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