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喷染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eteor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资源短缺和生态问题愈加严重的今天,超临界CO2染色作为一种新兴绿色无水染整技术应运而生。超临界CO2染色由于效率高、无污染、可持续等优点在印染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光明前景,一度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然而,现行超临界CO2染色装置多为快开结构形式的间歇装置,结构复杂且安全性低,不仅装置一次性投资大,而且设备运行成本过高,不能进行连续的大批量染色,这些问题制约和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应用。超临界CO2喷染过程中无需将待染物放置在高压釜中,且能连续进行大批量的染色生产,因此极具工业化推广的潜力。超临界CO2喷染概念是近几年才提出的全新概念,对其研究并不够深入全面,因此对超临界CO2喷染过程的流场特性,张力对纤维的结构性能、染料扩散及染色行为的影响,喷染中的染色动力学及染色机理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首先,进行了超临界CO2喷染过程流场的模拟及分析。利用Fluent软件,选用NIST实际气体模型,获得了纯超临界CO2流体的单喷嘴对喷过程,研究了喷射过程流场具有的特征。分析了操作参数(初始压力、初始温度、喷染釜背压)对喷射过程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操作参数对单喷嘴喷射过程的影响,选取喷染试验中初始压力Pin为20MPa,初始温度Tin为100℃,喷染釜背压Pout为4MPa。其次,研究了超临界CO2喷染过程中张力对染色性能的影响。保持初始温度Tin=100℃、初始压力Pin=20MPa、喷染釜背压Pout=4MPa、喷染时间T=30min不变,改变PET样品所受到的张力,进行了超临界C02喷染试验。通过X射线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分别测定晶区大小和结晶度,进而探讨张力作用对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喷染中,晶粒尺寸随张力增加而增大,沿拉伸方向(云轴)增加缓慢,沿横向(a轴、b轴)增加很快,晶粒尺寸增大会导致部分晶粒周围的非晶区体积较大,这种情况有利于染料的扩散;此外,无论是否对PET样品施加张力,超临界CO2喷染都会导致纤维结晶度的增加,导致样品结构变得更致密,这种结晶作用阻碍了染料分子在无定形区的扩散;而且张力越大,PET样品的结晶度越高。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了不同张力条件下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断裂强度随张力增加而增大,断裂伸长率随张力增加而降低。通过纱线收缩性能在线观察试验设备研究了张力对超临界CO2喷染过程中PET纤维收缩性能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张力作用有利于提高PET织物的尺寸稳定性,降低CO2处理对PET织物收缩率的影响。通过分光测色仪测定染色深度(K/S值),研究了喷染过程中不同张力作用对PET织物染色深度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K/S值随张力增加而减小,可以认为与晶粒尺寸相比,样品结晶度对染料扩散影响程度更大,沿纤维轴排列的分子链增加,这种结晶作用阻碍了染料分子的扩散。最后,对超临界CO2喷染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传统超临界CO2染色过程中温度、压力不变,而超临界CO2喷染会在喷嘴与被染物表面之间形成一个温度、压力都变化的流场,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下降)将会引起染料的析出和染料向纤维表面输送、向内部扩散推动力的变化。喷染过程中,被染物表面CO2流体压力对染色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其高于临界压力1~2MPa即可取得很理想的染色效果。染料在超临界CO2射流膨胀状态下的上染速率曲线,随着喷染时间的增加,上染率逐渐增大,且趋势逐渐平缓,30min时达到了染色平衡;染料在PET纤维内部的扩散遵循自由体积模型,且扩散速率受晶粒尺寸、结晶度两种相反作用的影响,经喷染样品的K/S值证实,样品结晶度对染料扩散影响程度更大,则张力作用下的这种结晶作用不利于染料扩散。综上所述,超临界CO2喷染机理可总结为:喷染过程中,溶有染料的超临界CO2染液由喷嘴喷出,由于膨胀时染液具有一定的过饱和度,导致染料分子从染液中析出并结晶;同时,膨胀时CO2流体流速较大,成核速率快,成核的晶体长大时间短,染液中析出的晶体粒径小。染料分子及析出的小晶粒随着CO2射流逐渐靠近纤维界面,通过孔隙不断向纤维内部扩散、转移,完成整个染色过程。通过对超临界CO2喷染时被染物内部的流场特性、张力对染料扩散及染色行为等染色性能的影响、以及喷染动力学等的研究,揭示了超临界CO2喷染机理,为超临界CO2喷染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实验基础和理论基础,对加速其产业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文章结合2015年广西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深入分析广西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客观剖析形成原因,进而在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积极开发利用老
<正>绘画与玉器,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玉器并不是一件艺术品那么简单,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玉器在人类精神与思想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古时期(仅指玉器时代的划
目的:探讨非催化区域酪氨酸激酶衔接蛋白1(Nck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的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CSCC标本和癌细胞中蛋白的表达。用CD34内皮标记结合Weinner计数法检测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癌细胞mRNA水平。分别通过表达质粒pCMV2-Nck1和Nck1-siRNA转染子宫颈鳞癌细胞获得Nck1基因过表达
宝藿苷Ⅰ(Baohuoside Ⅰ)为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中的一种多羟基黄酮类单体化合物,也是淫羊藿药材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国内外文献报道其抗肺癌
目的观察瑞金特医TM孕全素对FGR及预防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0医院邯郸院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胎儿生长受限(FGR)孕妇,随机将孕妇
目的探究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采用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5例重症烧伤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2
李塨与李瀷作为享誉中韩两国的哲学思想家,二者所生活的年代都是十七、十八世纪,所处的时代历史背景和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都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也使得二者在哲学思想上也存在诸多的相似之处。本文立足于李塨与李瀷的哲学思想存在可比性的前提下,对二者的哲学思想中的理气思想、心性思想和知行思想进行分析和解读。二者在“理气思想”上都认同“气”的作用和地位,都有着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性,认为构成万事万物的是“气”。
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频发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了解中学生问题行为出现原因、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成为了控制和预防中学生问题行为的主要研究取向。目前有关问题行为影响
目的:黄芪是药食同源的重要中药材品种之一,为了实现黄芪规范化栽培,提高栽培成效,在黄芪道地产区甘肃省陇西县试验基地行距30 cm条件下,分别采用8,10,12,14,16 cm不同的株距栽培蒙古
体验式教学是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其打破了传统的品德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感悟,自我警醒,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一些有效策略使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