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周边的乡镇逐渐城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业用地逐渐被开发为非农业用地,用来建厂、建房。从而涌现出大量失地农民,这些失地农民往往被安置在城中村改造的新型社区当中。然而,失地农民进入社区生活后,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就业技能不能良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失地农民的大量涌现反映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缺陷。目前,失地农民与所生活的社区存在着经济、文化、服务等方面的冲突,这些冲突如果不能解决,将进一步影响我国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而社区教育是解决此难题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选择了昆明市联盟街道金菊路社区的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相关的城镇化、人口流动理论、社区教育等概念和理论进行界定与梳理。通过对金菊路社区的实地调研和社区中失地农民的深度访谈得出了目前有关失地农民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从社区的操作层面上了解了失地农民目前接受社区教育的情况,发现失地农民在接受社区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区本身的教育体系不完善,例如:社区没有落实上级部门的教育政策;社区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和师资力量;社区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二是来自于失地农民对于城市生活方式不适应。例如:失地农民存在思想观念保守;对城市的文化适应性较差;缺乏有关城市再就业的就业技能;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不足等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应该分别从社区、政府和失地农民自身三个角度来发展和完善社区教育策略,进而解决目前失地农民社区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拟通过发展社区教育,来解决目前失地农民就业困难,文化适应性差等问题。从社区教育的角度帮助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以期实现失地农民向城市居民的成功转型,使失地农民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城市当中,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