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与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已经超越了地域、语言、种族等界限而变得越来越顺畅,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也变得日益活跃,新词新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脍炙人口的流行语在中国大众中间迅速传播。有趣的是,一些源于外国电影字幕的接地气儿的流行语受到观众青睐,屡屡被译者将这些流行语加入字幕翻译里,基于此,流行语在电影字幕英译汉中的运用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质上来说,流行语指那些被大众认可并广泛使用的新词新语,它属于一种独特的社会语言现象,是时代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真实反映,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发展进程。然而,学术界对流行语的态度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流行语是语言学界的一部分,有人则认为流行语太过于通俗,难登大雅之堂。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流行语的研究都处于摸索阶段。虽然越来越多的流行语涌入翻译文本中,但人们对流行语的属性、特点、分类等因素认识不足,况且缺乏系统的学术规范,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词语的滥用、乱用现象,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原文的意境。之前的影视翻译研究大都局限在语言学领域,这种研究路径很难取得更大的突破。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影视字幕翻译,这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论文旨在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流行语在电影字幕英译汉中的运用,从中剖析流行语的生成机制,进而发现受众因素和文化要素在功能对等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倡影视翻译应该以观众为导向,提高字幕翻译质量。本文结合创新扩与散理论对流行语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其中发现受众在对新词新语的选择中占有主导作用,论文对受众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认知与选择性记忆作了系统阐述。本文进而详细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有助于译者充当好把关人的角色,以观众为导向,使得最终译文能应和普罗大众的口味。最后,论文提出了几项具体的翻译策略,确保流行语能恰当地运用到影视字幕翻译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