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气肿(Emphysema)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中重要的病变类型,其以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永久性扩张为主要特征,伴有气道结构的破坏和肺弹性回缩力的减弱,引起不可逆的气道阻塞,肺泡过度膨胀,从而导致肺功能的下降。目前在肺气肿的治疗中,以内科治疗为主,主要方法有:①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生素、祛痰剂、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②坚持氧疗;③营养支持治疗;④康复治疗;⑤对于急性加重期患者,还应及时气管插管和合理使用机械通气,可明显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和改善血气指标,为诱发因素和并发症的处理赢得时间。但对于终末期肺气肿患者,上述方法均不理想,肺移植手术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供肺来源、保存困难及免疫排斥反应明显等难题限制了肺移植手术的广泛应用。此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新兴的治疗方法——肺减容术(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VRS),可以短期内有效缓解终末期肺气肿的临床症状,改善相关指标,因此肺减容术作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重要手段逐渐受到人们的认识和肯定。肺减容术(LVRS)即通过外科切除的方法,去除少量无功能或功能低下的肺组织,使剩余肺组织的功能得以恢复,实现术后:①肺弹性回缩力增加;②呼吸功能和呼吸肌功能改善;③通气血流比例协调;④循环系统的改善。主要术式有:①经胸骨正中切口同期双侧LVRS;②经单侧开胸LVRS;③胸腔镜下肺减容术等。随着LVRS的逐步完善和推广,手术的适应症越来越广,手术相关设备和器材不断改进,而且经美国国家肺气肿治疗实验等试验及众多相关学者的临床实践证实,LVRS优于单纯内科治疗,尤以上肺肺气肿术后改善明显。支气管镜下肺减容术(Bronchoscopic Lung Volume Reduction,BLVR)是根据肺减容原理,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安置单向活瓣或填充药物阻塞相应肺段或亚肺段支气管,使膨胀过度的肺组织萎陷,即所谓“内科切除”死腔肺组织,从而达到肺减容的效果。目前主要的方法有:支气管镜下单向活瓣安置术;②支气管镜下药物冲洗—支气管封堵术;③支气管镜下支气管封堵术;④支气管镜下人工支气管旁路术。研究表明,BLVR可以达到和常规LVRS相同的治疗效果,而且BLVR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较更LVRS低,住院时间更短,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BLVR是一项更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总之,LVRS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摸索和近10年的长足发展,各方面的研究较透彻,疗效也被多数学者所接受。BLVR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它以微创、简便、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特点逐渐展现出它良好的发展前景。还有肺部X线介入条件下肺减容术等新型技术的出现也为晚期肺气肿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由于这些新兴技术开展时间尚短,各研究机构试验和统计方法等方面差异较大,病例总数还不多,远期效果尚未肯定,因此尚需进一步多学科、多中心协作,开展长期研究和探索。不难推测,未来肺减容术的发展将会给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选择,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