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经济学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是实现经济起飞、推动工业化、保持经济增长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证。西方英、美等国的经济发展历史证实了这一观点。但是,自二战以来,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丰裕的60余个国家中,只有南非、博茨瓦纳以及印尼等少数几国人均GDP年增速较快,而其它国家的年均增速都比较缓慢甚至为负。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资源禀赋贫乏的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高于资源丰裕的中西部地区,且差距没有缩小。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表明,自然资源不是经济增长的“福音”反而成了“诅咒”。本文的研究思路是沿着我国中西部资源诅咒的发生机制和原因来进行的。①我们详细论证政府政策与我国“资源诅咒”的关系。②运用内生增长理论解释我国资源诅咒的原因。③通过我国资源区的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化来阐述中西部资源诅咒的原因。④我们还通过企业家寻租理论来解释中西部资源诅咒的原因。⑤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的实例,剖析了其经济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从而引发资源诅咒。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①政府在不同时期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是导致我国资源诅咒的根本原因之一。②资源产业丰厚的回报以及较低的投资风险对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产生的挤出效应,是“资源诅咒”的重要原因。③由于资源区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导致其经济结构非常单一,没有动力发展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等可以保障经济长久增长的产业,使得其经济难以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④由于制度的软约束导致企业家进行寻租活动即可获得利润,这就促使其放弃生产性活动而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事非生产性活动,导致了企业家从生产活动中被“挤出”,资源诅咒难以避免。⑤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发现江西存在资源诅咒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的过度依赖,导致“一业独大”,引发对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挤出效应,从而引发“资源诅咒”现象。本研究的政策建议为:①完善资源补偿制度和税制改革。②东中西部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差异应该扭转,应该对中西部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③加大资源禀赋丰裕区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投资。④改变资源区以资源产业“一业独大”的经济局面,大力发展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⑤完善各种经济制度,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消除企业家寻租的空间,合理制定企业家的报酬。本研究的创新体现在:①从政策差异角度研究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我国中西部存在“资源诅咒”的现象。②应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中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现象,中西部资源地区经济对资源业的过度依赖导致对技术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挤出效应,使得三大产业结构失调。③从资源区产业发展规律发现中西部资源诅咒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资源产业“一业独大”。④从企业家寻租的角度探讨中西部资源诅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