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产业集群整合发展与城市网络化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潮流,传统的简单产业集群发展已经难以维持集群内企业的既有利益和发挥溢出效应,也难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继续推动本地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西方发达国家在已经具有较高城市化率的情况下仍在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使文明更加进步,社会更加发展。尽管发展中国家不甘落后,但是受到物质、文化、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业发展大多是紧跟发达国家的脚步而难以有所超越,城市化程度相对于发达国家就更是相去甚远。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程度息息相关,在发达国家产业整合、集群发展推动城市网络化发展的总体态势下,许多欠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过程却仍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错位发展并困难重重。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六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产业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相比之下,广大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却较为缓慢,东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逐步拉大。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07年底,江苏省一年的GDP(25741.15亿)是贵州省GDP(2741.9亿)的9倍多,地区间的贫富悬殊不断拉大成为了推进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障碍。本文正是立足西部区情,通过对成都平原地区的地理环境、人口规模、既有的产业种类、产业布局、产业结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等进行了仔细分析,并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相关要求,以及未来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科学、和谐的发展理念和实事求是的办事态度提出六大产业与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地区规划与国家发展战略协调的原则;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科学规划突出产业特色的原则;整体效益最大化原则;“两高两低”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这些基本原则得以满足的情况下根据成都平原地区现有的各项基础条件对其过去进行回顾,对现在进行总结并对未来进行展望,勾,画出一幅成都平原地区城市体系完备及产业集群合理发展的宏伟蓝图。针对目前成都平原地区的现实困境提出八条政策建议。第一,突破体制障碍,加快创新速度,创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第二,做好产业集群发展总体规划,打造重点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第三,建立和完善产业集群良性发展的法律、政策等支撑体系;第四,强化创新机制,完善创新环境以使产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第五,创新城市形成路径,重视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第六,完善城市建设制度支撑,保证各项建设合理有序的进行;第七,改变传统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尤其是城市管理者的自身素质;第八,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以保证城市体系功能性基础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