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薄层CT扫描骨重建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胸部病变的表现,探讨胸部CT表现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年龄、病程及其血清检测指标(C3、CRP、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异常时的相关性。通过上述研究试图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胸部病变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39例连续性病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血清实验室CRP、C3、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检测与胸部CT扫描检查。结合分析全部病例的胸部CT表现,肺间质、肺实质、气道及胸膜的改变,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胸部CT异常改变与其年龄、病程及CRP、C3、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检测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所有实验室检查都采用目前的标准检测方法。结果:1、胸部CT影像表现:全部39例患者中,36例(92.3%)有改变,间质性改变最常见,其中19例(48.7%)出现胸膜改变,多为胸膜增厚(68.4%);14例(35.9%)有气道改变,多表现为支气管扩张(64.3%)。36例有间质性改变的患者中,以小叶间隔增厚与胸膜下线增厚常见,发生率分别为46.2%及20.5%,多分布在两肺的下野外带;磨玻璃影与含气腔隙实变次之,发生率28.2%,两肺均匀分布。2、临床资料与CT表现的相关性:39例病例中男性4例,女性35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为49.3616.56岁。病程从初发到二十年,平均病程4.946.36年。39例患者中C3补体阳性20例,占51.3%,CRP阳性20例,占51.3%,抗ds-DNA抗体阳性23例,占59%,抗Sm抗体阳性19例,占48.7%。气道有无受累的两组出现抗ds-DNA抗体阳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ds-DNA、C3补体与年龄、病程是反应气道受侵的指标之一;年长且病程较长、C3补体阳性、ds-DNA阴性者更易发生气道改变。结论:1、SLE患者胸部改变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然CT薄层骨重建能直观地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胸部病变,主要表现在:○1、间质性改变最常见:早期改变为磨玻璃影(多为均匀分布),且会出现在病程的任何阶段,晚期主要为蜂窝状纤维化改变(多在下肺野、外肺带);○2、胸膜炎/胸腔积液:胸膜炎为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多为双侧少量或中等量积液;○3、气道改变:多表现为支气管扩张。2、病程长短对SLE的气道改变有统计学意义,而抗ds-DNA、C3及年龄、病程是反应气道受侵的指标,年龄大且病程较长者、C3阳性与ds-DNA阴性者更易发生气道改变。3、血清学ANA、抗Sm抗体、CRP的变化与胸部病变没有相关性,说明胸部病变并非如肾脏病变一样为单纯免疫复合物浸润的结果,可能是与炎性参与或者其他更为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