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市化过程中转制社区管理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ke0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村的发展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整个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的改革与制度变迁。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然而,与之鲜明对比的是,一个正在发生体制转型的“农村”却不自觉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去,反而出现了由原来村镇城市化后转制而成的过渡型社区——转制社区。由于转制社区从农村转制而来,体制性障碍未能最终破除,城市与农村之间还有许多个不断的血脉联系。这种形式与内容不符的双重性,使得转制社区建设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阻梗于城市化,旁落于“新农村”。 大量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提示的事实是,转制社区是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尤其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转制社区建设的社会价值越发凸显。它关乎民生国计,关系城市化发展进程,更关系到社会和谐与发展。全面推进转制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于民是共享发展成果、于党是巩固执政基础,于国是促进和谐安康,无论是在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全局,做好转制社区建设更值得人们广泛关注。 深圳市1992年首先启动了特区内三个区的农村城市化工作,历时一年将68个村委会4万多农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时隔12年后,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2218个村委会27万村民2004年底完成了身份转变,至此,深圳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两次城市化改造中引发的启示和反思,更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深圳市的城市化过程为个案,通过对农村城市化中转制社区管理的实证考察,提出了几个重要观点:第一,农村城市化中转制社区的矛盾积累主要体现在人、财(经济)、地(屋)三方面;第二,左右城市化的症结在于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改革;第三,解决加快转制社区后续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其他文献
虽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郊区耕地逐渐纳入到城镇建设用地规划之中,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愈加突出。另一方面,城镇内部的各类建设用地也存在着
火力发电厂的大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外安装的隔音防噪墙会改变空气流场的分布,影响换热性能.本文分析了不同风速下隔音墙对塔外空气流场的影响,以提高冷却塔进风量为目标进
大一新生从高中步入大学校园后,需要经历一个适应期,处理好适应期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于新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具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如何帮助新生快速地适应大学的
我国历来重视“三农”问题。目前,农村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影响着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标志着“三农”问题
【摘 要】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我国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亦是测试重点。而此部分恰恰又是多数学生的弱项,阅读速度,查找信息的能力,推理判断的能力等都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质量。因而本文就如何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阅读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 精读 泛读 快读 查读  一般来说,英语的阅读可分精读、泛读、快读和查读四种形式。  精读的任务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篇章
面对东部腾飞、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地区经济显现出“塌陷”的趋势,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不仅关系到地区经济增长,而且是撬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