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坝动力监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与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20516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HM)的核心环节包括监测、诊断和评估。其中,评估是健康监测系统的最终目标,结构损伤机理探讨是系统动力研究的前提,传感监测手段是研究的数据基础,结构状态诊断是完成评估的关键环节。本文聚焦于SHM中的前两个环节,系统总结了结构健康监测领域中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和损伤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围绕高拱坝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特征及抗震安全性能、传感器优化布置设计考量因素以及损伤敏感性特征对破坏状态鲁棒性等问题展开研究。探讨了高拱坝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破坏特征及区域损伤分布模型,发展了一种考虑多种因素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目标函数和群优化智能算法,构架了一种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方法与震后快速损伤识别模型,并通过嵌入领域自适应技术缓解了因模型误差和荷载环境变化导致的检测性能不稳定问题。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系统探讨了地震作用下高拱坝不同部位的损伤特征和损伤演化规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损伤特征的区域损伤分布模型。针对当前高拱坝在地震动作用下损伤特征及抗震安全性能指标不明晰的问题,以某300米级拱坝为背景进行了一系列确定性地震动力分析,对基于加权平均损伤体积比和损伤面积比的两种拱坝承载能力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进行探讨;选取拱坝振动最活跃的拱冠梁为主要分析目标,探讨了高拱坝在地震作用下不同区域可监测的损伤敏感性特征,并验证了其对不同地震动的适用性;针对以往拱坝分区方式存在的损伤均匀化掩盖真实损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损伤特征的区域损伤分布模型,将以往拱坝损伤识别过程中的识别目标由单纯的损伤扩展至识别损伤中心和损伤区域,为拱坝的损伤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扩展思路。(2)针对监测需求日益庞大的高拱坝传感器优化布置系统,构造了一种融合多种监测目标的综合信息矩阵,并提出了一种适配于该优化目标的正态云混合蛙跳算法(NCM-SFLA)。发展了一种同时包含模态独立信息、损伤敏感度信息和模态能量信息的综合信息矩阵,并引入距离系数以解决信息冗余的问题;采用信息矩阵最大范数和灵敏度矩阵最小条件数为准则,实现了算法灵敏度和鲁棒性的兼顾;为增强对该信息矩阵的寻优能力,通过引入混沌与精英反向策略的初始化方法、具有伸缩因子的局部搜索策略和利用正态云发生器更新子种群最优解等中间环节,提出了 NCM-SFLA;结合某高拱坝工程,与当前主流的目标函数和智能算法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为解决大型空间结构的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案和多元化的选择。(3)以直接从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信号中提取损伤敏感性特征为导向,构建了一种基于无监督学习模型的特征提取方法及震后快速损伤识别模型。针对现有人工设计的损伤敏感性特征在实际拱坝工程中测量准确率较低、识别鲁棒性不佳的问题,通过探求监测数据与结构状态的映射关系,提出了一种去噪-压缩-稀疏联合深度自动编码器(Denoising Contractive Sparse Deep Auto-encoder,DCS-DAE)模型,并引入 Dropout 技术增加网络特征提取的泛化能力;在此基础上,以重构误差及小概率原理为准则,结合箱线图和加权K近邻算法,构架了一种多目标DCS-DAE异常检测框架;以某高拱坝工程为背景设计了一系列损伤状态,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抗噪性进行论证。该模型的构建仅需结构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振动信息,为强噪声污染条件下的高拱坝损伤识别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更高稳定性和鲁棒性的解决方案。(4)针对高拱坝震后的变水位检测需求,结合迁移学习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自适应的DCS-DAE模型,提升了原始DCS-DAE模型在多变荷载环境下的异常检测性能。其核心思想在于将最大均值差异(MMD)对源域和目标域在特征空间中的数据概率分布进行一致性约束的思想与DCS-DAE模型进行融合并统一在同一框架下。该融合使模型既具备DCS-DAE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又克服了由于目标函数缺乏源域与目标域在特征空间中的一致性约束导致无法适用于其他类似场景的问题;根据大坝在实际工程中面临的震后变水位检测情况,设计了四种工况用于近似再现结构建模的不确定性和水位的可变性,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该方法通过特征设计的角度增强了 DCS-DAE异常检测模型的泛化性能,使得构建的异常检测模型做到“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为结构在运行过程中荷载条件改变下的跨域实时监测问题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其他文献
近年来,盱眙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富民"的原则,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小龙虾做成大产业,走出一条绿色增收、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发展之路。2020年,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达203.92亿元,是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连续5年位居全国水产类品牌第一名,目前产业规模超百亿元,形成了"一虾先行、诸业并进"的生动局面。聚力虾稻共生,做大产业。先后制定《虾稻共生扩面提质增效行动方
期刊
钛硅分子筛TS-1因其优异的催化氧化性能,成为分子筛催化领域的里程碑。由TS-1与H2O2组成的催化氧化体系在烯烃环氧化、酮类氨肟化和芳烃羟基化等过程被广泛研究,其中苯酚羟基化、环己酮氨氧化、丙烯环氧化、丁酮氨氧化相继实现工业化。近年来,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绿色技术受到人们关注,特别是高效TS-1催化剂的研制。为此,人们在TS-1分子筛的钛物种、粒度调变、孔道调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尽管如
针对近场地震记录较少的现状,地震动模拟综合考虑了震源、传播路径和场地条件的影响,能够合成设定地震在场点产生的地面运动,为工程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提供可靠的输入地震动。在地震动模拟中,震源谱、断层模型以及地形特征对地震动的幅值和频谱特性有显著影响,有必要开展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提高地震动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模拟方法的工程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上背景,本文围绕随机有限断层方法的震源谱、复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为纺织工业提供天然纤维原料。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和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是目前栽培范围最广的两个棉种,陆地棉产量高但纤维品质中等,海岛棉纤维品质优异但产量低。挖掘分析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有利于明确优质棉纤维形成的分子机理,同时为分子育种提供候选基因,有利于实现高产和优质性状的有效聚合。基于RNA-seq的比较转录组学分析能够
本文结合阅读教学实例,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环节,探讨了提问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并提出了如下教学策略:以问过渡,激活思维活力;优化提问,拓展思维深度;以问促学,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近年来,专利价值日益凸显,专利从传统的保护手段逐渐演变为新兴的竞争工具,专利权人开始围绕基本专利,大量布局同族专利,这使得全球同族专利数量持续增长,同族专利密集分布且相互紧密关联,导致专利丛林的快速兴起和持续蔓延。与此同时,专利权人开始策略性地选择诉讼目标,发起专利诉讼,导致专利诉讼数量也大幅增长,增加了专利权人防范应对专利诉讼的成本,从而对专利权人的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面对专利丛林的快速
目前,癌症已成为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人群广、死亡率高给无数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痛苦。“早发现、早治疗”和对症治疗对于提高癌症患者治愈率尤为关键。基于此,开发用于液体活检技术(liquidbiopsy)的纳米探针可以识别和监控较早期阶段出现的肿瘤。本学位论文通过将纳米结构与荧光探针相结合的方法,着重从开发对稀有肿瘤标志物的捕获效率高、纯度高、靶向性强和识别特异性强等方面,开
在我国“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电力市场发展模式下,如何充分考虑市场结构及规则复杂性、径流及价格不确定性风险、水电复杂运行特性等要素,合理分解水电中长期合同并决策日前市场竞价,是当前水电市场化交易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重大挑战。本文聚焦中长期连续挂牌交易市场出清、考虑短期市场的水电中长期合同电量分解、计及风险并紧密结合市场规则的水电日前市场竞价开展四项研究,内容如下:(1)中长期连续挂牌交易市
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是通过遗传编码的形式将功能基团引入到蛋白质实现其新功能。目前主要基于氨酰tRNA合成酶/tRNA正交对系统基因编码非天然氨基酸以及构建正交小分子配体对应用于蛋白质工程研究中。目前此正交系统在模式动物小鼠体内的应用已有报道,但尚无经济动物羊或牛等的应用报道。本文旨在研究利用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调控羊功能基因的分子遗传育种方法。通过对免疫力相关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
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视角,通过体验式观察、深度访谈、阅读教学反思和教学日志等方式,分析了一位高中英语实践反思型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包括其主题式的阅读学习、实验性的教学实践以及总结性的反思写作三种发展途径,总结了实践反思型教师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