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9铝合金蠕变裂纹扩展及损伤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u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合金由于其轻量化,逐渐被应用于诸多领域中。随着航空航天的发展,对于耐高温铝合金性能的研究逐渐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而蠕变裂纹扩展是其中重要性能之一。传统的二维观察手段得到了很多重要的蠕变裂纹扩展信息,但一些三维的信息无法通过二维的方法获得。在本工作中,对蠕变裂纹扩展行为研究的同时,利用基于计算机成像的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对蠕变裂纹尖端进行了研究。本文利用直流电位法等方式探究了试样厚度即面外拘束对蠕变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面外拘束水平的提高,蠕变裂纹的孕育期变短,开裂点提前,扩展速率增大。在与蠕变裂纹扩展速率的关联中,不同面外拘束水平下,修正J积分C*可以更好的描述裂纹尖端应力场。在低C*区域,面外拘束对蠕变裂纹扩展的影响较小;在高C*区域,面外拘束对蠕变裂纹扩展的影响较大。面外拘束对蠕变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与蠕变有关。当面外拘束较小时,材料的三轴应力度降低,试样更容易发生蠕变,导致蠕变裂纹扩展需要更多的能量,降低了速率。之后利用基于计算机成像的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对裂纹尖端展开研究。重构结果表明,裂纹尖端附近存在大量的小体积损伤。孔洞的形核生长促进了主裂纹的扩展,并且孔洞的分布与主裂纹扩展方向存在着一定的夹角。厚度方向中心处的裂纹长度要大于试样表面处,孔洞的数量和体积也存在着差异。载荷和蠕变裂纹扩展时间对蠕变裂纹扩展的影响是类似的,即随着载荷和蠕变裂纹扩展时间的增加,主裂纹的长度和体积以及微裂纹、孔洞的数量和体积都会增加。
其他文献
在工业智能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加强石化企业生产管理、操作优化、提升装置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是当前建设的重点。本文以某厂变换装置为背景,以建设智能管理平台中的生产优化模块为目标,基于装置数据采集现状,利用混合建模、数据驱动等建模技术对反应器及变换装置进行模拟优化研究,以期加强企业智能化平台建设中产品质量管控、提升装置智能化水平。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核心反应器R2202~R2204混合建模与产品
流体砰击问题广泛存在于陆地运输、航空航天工程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当流体砰击发生时,自由液面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现象或者多种物理现象的组合,例如:破碎波和包裹气体等复杂现象。由于涉及裹气效应和水弹性等复杂因素,流体砰击弹性壁面问题是流体力学领域极具难度的研究课题之一。物理模型实验是研究流体砰击问题最可靠的研究方法。因此,本文搭建了弹性矩形液舱内流体砰击模型实验平台,设计了图像数据采集系统,实
在活性氧中,单线态氧是最活泼且寿命最短的。由于它的反应性,它可以与脂质、氨基酸、核酸和大多数细胞成分发生反应。而稠环芳烃已经被验证是一类可与1O2反应生成存储单线态氧的内过氧化物,并且这类化合物在加热时可实现环还原来释放1O2,所以在本文中我们选取结构比较容易修饰且溶解性好的的1,4-二甲基萘为母体来进行修饰。本文针对单线态氧的利用提出了两种构思:1、如今,已经出现了许多对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菌株,
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晶硅材料的巨大需求。多晶硅作为生产光伏太阳能电板的原材料目前市场需求量已超过20万吨,然而目前市场的制备工艺对以多晶硅为主的太阳能光伏电板的一次利用率仅为65%左右,未使用的废弃料需要通过再提纯工艺进行再生制造利用。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工业化的发展,以砷(As)作为掺杂剂制备N型半导体硅材料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As是多晶硅中一种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多晶硅中稳定的掺杂As有利于提高
海洋油气是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FPSO)作为海洋油气开发的主力装备之一,广泛应用于我国渤海和南海海域。软刚臂单点系泊系统(Soft Yoke Mooring System,SYMS)是实现FPSO定位的重要装置,能够保证海洋平台的长期稳定工作和安全生产。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和长期承受多
传统合金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已经趋于饱和,很难再有进一步的突破。因此,自高熵合金的概念提出以来,便如雨后春笋般获得广泛研究。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强度和塑性不能达到良好的平衡,并且高熵合金的制备成本比较高昂也很难大批量的生产,因此限制了它在工业中的生产应用。本课题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单一FCC结构的CoFeNi2V0.5高熵合金作为研究基体,通过向其添加大原子尺寸的A
使用光纤激光切割机进行狭缝光栅等精密件的加工与制备是当下的常用措施,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工程材料种类也愈加丰富,其高反光和高热传导性使得激光切割板材的难度有所增加。本研究所用材料为铜-钢层合板,在激光加工时面临着激光吸收率低、切缝过宽及热影响区大的问题。因此提出了激光预处理法,进行了加工原理分析、仿真分析及预处理实验验证,检测了预处理的表面质量,基于预处理进行了切割实验及质量检测并成功制备了
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在现有的工艺装置和产品结构下,企业为了应对市场风险,需要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合格的清洁燃料,生产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以保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国内炼厂产能过剩,化工品存在缺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将炼油向化工转变,降低过剩的油品产量,转向增加生产化工品。目前,原油组分偏重是一个显著的问题,且日趋重质化,对原油的利用提出了挑战,因
S400E高强度不锈钢是一种新型的以P元素和其他合金元素为主的索氏体不锈钢,与地震地区和海洋工业中常用的12Cr13马氏体不锈钢相比,其在中国已经开发出来,且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使用成本低。已有研究指出,由于P元素的添加,S400E索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和可焊接性。然而,关于P元素对S400E索氏体不锈钢微观结构和腐蚀性能上的作用还有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以新型索氏体不锈钢S40
Ti-5.5Al-3Nb-2Zr-1Mo钛合金属于近α型钛合金,具有中强、高塑、高韧、耐蚀、焊接性优良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海洋环境用金属材料。为制定钛合金合理的热加工工艺、调控钛合金零构件微观组织和性能,对钛合金的热变形行为以及组织演变及动态相变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Ti-5.5Al-3Nb-2Zr-1Mo钛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温度为855℃~1015℃,应变速率为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