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温抗高盐钙乳液降滤失剂的制备和表征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ngw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盐膏层中高盐钙污染下,水基钻井液的稳定性和难调控的问题,本文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合成了抗高温抗高盐钙乳液降滤失剂GB-1。最佳合成条件为:AMPS、DMAA、NVP、DMDAAC质量比5:1:1:3,引发剂过硫酸钾加量0.5%,pH值=7,反应温度70℃,通氮气反应时间5h。室内评价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引发剂加量等设计,研发并制备出的乳液降滤失剂GB-1,可以抗高温180℃,抗钙12000ppm。并通过采用红外光谱(IR)、TGA热重分析、滤饼扫描电镜(SEM)以及元素能谱(EDS),来分析GB-1的微观作用机理,结果证明所合成产物的元素组成及分子结构均符合目标预期,其分子量大小适中,分子量分布亦较为合理,且均具备良好热稳定性。因此,乳液降滤失剂GB-1具有初始粘度低、注入性能优良、抗剪切性能好等优点,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水基钻井液抗高温抗高盐钙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玛湖凹陷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三叠统百口泉组是我国首个亿吨级源上准连续型高效油藏群。异常高压的普遍发育,给钻井工程、油气勘探和生产造成了困难。然而对百口泉组异常高压的预测方法和整体分布认识。快速沉积导致的欠压实作用和他源超压是玛湖凹陷异常高压的主要成因机制。欠压实作用主要在泥岩中发挥作用,他源超压主要在砂岩中发挥作用。本文从百口泉组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出发,选取对地层压力敏感的声波时差测井数据,对玛
随着我国许多成熟油田经历了长期的注水阶段后,储层脆性增大,导致在钻井过程,钻井液很容易浸入到油气层中,破坏储层结构,影响油气开采的稳定性,且污染油气层。因此,在油田三次开采阶段,亟需保护油气层的渗透性,常用的维护方法是屏蔽暂堵技术,它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暂堵储层裂缝以防止钻井泥浆浸入油气层中,钻井结束后,可进行解堵,从而使储层得到有效开采。聚合物微球颗粒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粘弹性等特点而成为近年来比较受
油田集输站场具有设备集中、工艺要求苛刻、生产连续性强等特点,储存运输过程中的介质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化品,是油田安全生产运营管理的重点。本文针对大庆油田某集输站场,从危害因素识别和重大危险源识别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风险数据采集清单,对该油田集输站的主要工艺设备进行失效后果定量评价;利用RBI技术对站场设备进行研究,依据风险和失效后果进行了设备风险排序,以确定重点维护设备。通
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能够实现热与电直接相互转化的热电材料得到迅速发展。SnTe与Pb Te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Pb Te替代材料。但是,过高的载流子浓度和较大的轻重带能量差限制了电性能,较小的带隙和较大的晶格热导率限制了热性能,所以SnTe的本征热电性能不高。本文以p型SnTe为研究对象,通过载流子浓度优化、能带结构调整和多尺度结构设计等策略提高了热电性能。借助XRD、
川东北巴中地区须四段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本文通过孔隙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及扫描电镜等观察手段以及岩心物性测试、NESE Geo图像分析、高压压汞、X射线衍射、流体包裹体测温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川东北巴中地区须四段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成岩作用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长石溶蚀及伴生胶结作用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分析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巴中地区须四段以辫状河三角洲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部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有巨厚膏盐岩层,是油气藏的优质盖层。膏盐岩层由于受到构造挤压发生塑性流动变形在横向上厚度变化巨大,给地质勘探和钻井工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论文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通过宏观岩心、岩屑观察,微观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结合全岩X衍射、粘土实验分析及元素录井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库姆格列木群膏盐岩的岩石学特征、测井响应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膏盐岩纵横向展布
利用石蜡相变材料进行热量的储存与释放,不但有助于电力削峰填谷,而且能实现油田热量的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的目的。本文针对油田井口加热问题,设计并搭建了了一种相变储热实验台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室内实验研究。首先,针对油田井口纯电加热存在的弊端,考虑峰谷电价的巨大差别,分析其与相变储热装置联合的可行性。理论分析与测试数据表明:联合相变储热装置后可以有效解决纯电加热的缺点,同时节约成本,提高安全
页岩气在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面积水力压裂可以使得页岩气得到有效开发,但压裂后的渗吸作用、返排方式对于气井产能和采收率的影响现有观点不一,研究页岩气藏压后渗吸机理以及返排方式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页岩气藏实际储层特征与生产方式,建立了双孔双渗、气水两相、水力压裂单缝模型,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孔隙度、渗透率、储层润湿性、初始含水饱和度、人工裂缝宽度)对于页岩储层中渗吸效应
本论文的研究区为辽河西部凹陷东陡坡牛心坨地区沙四段。牛心坨地区的勘探在现有常规成藏模式的指导下遇到了瓶颈,急需一种新的成藏模式对精细化勘探进行指导。本文结合油田的测井数据、录井数据、地震资料、试油数据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油藏的特征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牛心坨地区沙四段油藏成藏新模式,并分析新模式下油藏的主控因素。研究成果对牛心坨地区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牛心坨地区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大型化的发展需要,方箱型加热炉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大幅增加处理量满足工业需求的同时,方箱型加热炉内的流场、传热和燃烧特性也成为石油化工行业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的重要研究焦点。在目前文献中,对于石油化工大型管式加热炉辐射室内的燃烧及传热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对于辐射室大型化后内部流场中涡流分布对于燃烧及传热的影响研究仍未有报道。本文主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大型方箱型加热炉辐射室内的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