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热压烧结工艺制备SiC<,p>/Fe复合材料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12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常规热压烧结工艺与电流直加热热压烧结工艺制备SiCp/Fe复合材料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常规热压烧结工艺中从控制压力、感应电压、升温时间、保温时间、SiC体积百分含量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电流直加热热压烧结工艺中通过控制升温时间、烧结时间、脉冲间隙和脉冲循环次数等工艺参数对此工艺进行了较为具体深入的研究。之后,重点测试了材料的密度,布氏硬度,抗弯强度和拉伸强度,并应用SEM和EDS等分析技术对部分样品的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热压烧结工艺中,一定范围内,随压力的增加、初定感应电压的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上升。在压力为40Mpa、初定感应电压为390V条件下进行实验,最有利于材料性能的提高。在此实验条件下,当加热时间350s、保温时间420s最适宜。若烧结时间短,则材料烧结不充分,烧结时间长,很容易诱发SiCp分解而发生界面反应,从而恶化界面结构及材料性能。在电流直加热热压烧结工艺中,随直接升温时间的延长,材料性能明显升高,当直接升温190s后采用间隙为2/0.8s的脉冲电流烧结360s时,材料性能较好。在只采用脉冲电流进行烧结时,随脉冲间隙的减小与循环次数的增加,材料性能提高,当脉冲间隙为3/0.5s烧结时间1100s时,材料性能较高。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动态热压烧结工艺制备SiCp/Fee复合材料,制备时间较长,而且材料性能也不够理想,其中材料最优性能为密度6.988g/cm3,布氏硬度147HB,抗弯强度614.4Mpa。采用电流直加热热压烧结工艺制备SiCp/Fe复合材料,不仅烧结时间短而且材料性能也较高,其中材料最优性能为密度7.382g/cm3,布氏硬度406HB,抗弯强度1533Mpa。主要由于此工艺采用了模腔内嵌绝缘陶瓷片的铁模具,电流直接通过样品进行瞬间高温通电烧结,材料在电流的作用下通过自身电阻加热有利于塑性变形,坯体中空隙与疏松等缺陷得到较好的焊合,颗粒牢牢地结合成致密的统一体,因而性能大大提高。 综合来看,采用电流直加热热压烧结工艺制备SiCp/Fe复合材料能获得理想的综合性能,且制件周期短,工艺简单,故此工艺是制备SiCp/e复合材料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有机硅化合物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十分迅速,在国防、工业、民用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聚硅氧烷类化合物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良好的可加工性,因而该类聚合物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是一场从教学理念,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模式全方位的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许多新型教学模式,但也面临许多困惑,针对现状成为今后的工
尖晶石结构的复合金属氧化物无机功能材料,如铁酸镍、铁酸钴、钴酸镍等,因具有磁性、催化、传感和储能等特性及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化工、水处理、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传统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其中抛锚教学法就是属于建构主义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目前抛锚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到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它通过创设课文中
SiC陶瓷是一种高性能的结构陶瓷,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结构陶瓷之一。其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高强度、抗氧化及良好的热导率和相对低的热扩散系数等
在腐蚀性介质中工作时,为了提高阀门耐蚀性,需要在和液体接触的内部涂装耐蚀涂层。但是,在闸阀的滑动工作表面上不能涂装,需要采取堆焊一层耐腐蚀不锈钢层,以提高阀门工作表
本文运用有限元轴对称模型和平面应变模型预测了15v%SiCP/Al-2618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其中SiC颗粒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模型模拟得出的复合材料应力-应变曲线趋势相
近日,随着境外新冠肺炎输入病例的出现,广东多地疫情风险升级.为预防基层医疗机构在恢复诊疗服务后发生疫情传播,保障就医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基层医疗机构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