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中对作品销毁的规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品载体的所有权人对没有复制件的作品原件销毁的性质,在中国乃至国外的理论界都存在争论。双方讨论的重点在于:作品销毁是否损害了著作权?如果侵犯了著作权,那么应该引用著作权法的哪项规定对该行为进行规制?笔者从作品销毁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认为该问题的产生源自著作权与物权的冲突。著作权的客体——作品具有无形性,著作权的本体——著作权的内容具有人格权和财产权的二元属性,作品的载体也因此具有了作者精神利益的人格属性。但是作品的载体的所有权人和作品的著作权人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同一主体。此时对于各自权利的行使就会出现冲突。作品载体作为一种物,它的物权所有权人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可以按照意愿处分该载体,包括对作品载体的销毁。但是,倘若作品载体是作品的原件且具有唯一性时,物权所有权人对它的销毁就会直接的影响作者著作权的实现,并伤及作者的精神利益。对该行为的规制德国及瑞士的著作权法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从立法层面来看,瑞士著作权法明确了作品载体的所有权人对没有复制件的作品原件销毁的限制,并明认为作品载体的所有权人在销毁作品之前应该提供给作者回购作品的权利或者为作者提供必要的时间以便其对作品进行复制。德国著作权法虽然没有具体调整作品销毁的条款,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赋予了法官足够的自由裁量权。从现有的判例上来看法官习惯于在德国著作权法第14条(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语境下对作品销毁的案件进行个案分析与利益平衡以求化解二者之间的冲突。德国的理论界与司法界虽然达成了应该对作品销毁在著作权法的框架下运用个案分析与利益平衡的方法解决两权冲突的共识,但是对于判案应该援引的条款存在分歧。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引用作者精神利益保护为依据,并在德国著作权法第11条(著作权内容的一般条款)的语境下对两权之冲突进行化解。笔者认同此种观点并认为销毁作品不属于著作权法第14条的调整范围,不触及著作人格权而触及作者在保存作品上的精神利益。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氧化钇稳定化的氧化锆(YSZ)热障涂层,表面陶瓷层分别为YSZ微米涂层、YSZ纳米涂层,中间黏结层为NiCoCrAlY合金。通过对热障涂
硅材料由于其较高的比容量(4200mAhg-1)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由于其在嵌锂时体积膨胀较大,造成其循环寿命短。本文针对硅材料不可逆容量损失大,循环性能差的问题,在纳米硅电
生物医药产业是天津开发区定位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生物医药产值95.75亿元,占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值的74.0%,是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集聚区域,拥有一批跨国公司和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2l世纪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虚拟水概念的提出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水资源安全
消毒已成为饮用水处理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步骤,通过消毒可以控制和杀灭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出厂水加氯消毒后,一般都能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但经
五大道洋房花园浓缩了天津以至整个中国的近代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对于五大道洋房花园的记载以文字为主,原貌照片极少,已毁坏的洋房花园则更少。本课题研究
言论自由是建立民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新闻自由的作用尤其不容忽视。但是在西方国家,政府放任媒体无限制的自由发展,尤其是针对媒体发展的制定出的一系列解禁措施,间接导致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战略和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宽带通信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网络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技术的进步和用户的需求促进了流媒体应用的迅
本文以比较法之方法对个人破产法制问题进行研究。尽管破产法发源于个人破产制度,但在新的社会与经济条件下,个人破产法制所面临以及需要解决之社会问题已经与其发端之时迥然
本文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着手调查长沙市高新区知识产权基本情况,分析知识产权存量情况、知识产权产出潜力情况、交易情况等众多方面数据,探讨长沙高新区知识产权状况成因,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