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AR相位解缠算法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chuanqi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相位解缠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数据处理流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无论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数据处理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还是应用于提取地表变形信息,相位解缠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相位解缠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干涉高程或形变结果的精度。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几种经典算法的原理,其次基于模拟数据比较了各种算法的解缠精度和效率。最后通过融合第一类算法中的枝切法和第二类算法中的基于DCT/FFT的最小二乘算法产生了一种新的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种算法的解缠效果。 本论文的实验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基于模拟的缠绕相位数据对各种算法的解缠时间效率与解缠精度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第二部分,分别基于模拟缠绕相位数据和上海地区的真实相位数据进行了枝切和最小二乘融合算法的相位解缠实验。
其他文献
及时掌握农作物种植分布情况,对于宏观指导农业生产、合理采取农作物管理措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提高作物种植区信息提取精度是近年来遥感科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区,结合相应作物的物候信息,首先利用国产风云卫星中分辨率数据,基于分层构建决策树的方法来提取裸地和冬小麦种植区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利用MERSI NDVI旬产品,建立多作物提取模型,获取不同年份的农作物种植分布情况。主要研究工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已于2012年12月27日开始正式向亚太区域提供服务,目前在轨服务卫星共计14颗,包括5颗GEO卫星、6颗IGSO卫星和3颗MEO卫星。拟于2020年建设成为包括5颗GEO
树木年轮在时空尺度上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环境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在认识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地带性植
近几年来激光雷达技术硬件技术的提高,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有效空间距离达到一公里以上,已经满足了常规测量的距离要求。这使得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从传统的工业测量
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4个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不同的嘎查(村)牧民所掌握的传统植物学知识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掌握的传统植物知识差异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电离层作为近地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无线电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密不可分。电离层延迟是全球卫星系统导航、定位、授时的主要误差源,其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以及利用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