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情景交响乐《木兰诗篇》的艺术特色及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兰诗篇》是一部大型情景交响乐,它是根据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流传的民间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继而被写成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木兰辞》改编而成。由于是中国第一部将交响乐、歌剧、舞蹈、音乐剧、以及中国传统地方戏曲和中国民族音乐、加上灯光、舞美、投影仪等近现代科技,将这所有的元素融合在同一个舞台画面里,使得这部剧区别于我国以往的所有民族歌剧,且定义为大型情景交响乐。这部剧作显然是中国民族作品的一次华丽蜕变,并且极具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通过自有的音乐旋律和舞台表演呈现在世界观众的眼前,获得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爱乐人士的好评。剧中大量声乐作品选段被争相传唱,成为演出、比赛的热门曲选。由于这是一部新作,有关《木兰诗篇》的研究著作和论文资料比较有限,大部分是在谈歌剧发展的某个阶段中它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或是对其艺术特色的描写。其中对花木兰这一角色的研究仅有曲阜师范大学赵敏写的论彭丽媛在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中的表演艺术,期刊类文章有孙鸥写的试析木兰形象及《木兰诗》的艺术手法,聂彩玲写的对“木兰”形象的再认识,王丹写的论“花木兰”之美等。本人基于前人的研究,赏析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并且多次亲临现场观看演出,对不同的版本(彭丽媛、谭晶、雷佳分别主演以及金钟奖、青歌赛不同选手的演唱)进行学习与比较。其次,运用分析法、图表法、文献搜集法等途径对这部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了解并体现花木兰的艺术形象,如:英雄形象、女儿情。学习并掌握花木兰唱段,如:戏曲运用到咏叹调中风格的把握。及结合作者本人出演过歌剧的经历,从演唱以及表演方面对木兰这一人物的塑造进行深刻的研究。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预计把这部歌剧的主要音乐、表演特色了解掌握,着重把握花木兰的人物艺术形象及对唱段的学习演唱。理论结合实践,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研究创作技法上的中西合璧,来探析演唱技巧、表演方式的运用。并结合自己出演歌剧以及演唱剧中选段来分析这部作品的音乐特色、演唱特点。并延伸出对中国新创作民族歌剧产生的艺术价值的深入思考。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在资源日益稀缺的趋势下,科技资源具有永续性,成为国家和地区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如何能发挥科技资源的
在我们所知的音乐形态中,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跳跃型和线条型。本论文从此入手,将指挥法分为两大类:点状A模式和线状B模式,从而产生了“主动”、“被动”的重要观念。本
滤纸是纸质汽车滤清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多采用植物纤维浆粕与少量的有机合成纤维配抄得到原纸,然后浸渍聚合物树脂增强而得到。滤纸常用的树脂增强剂有有机溶剂型和乳液型树脂
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射频识别特定对象并读写相关数据,而识别系统和识别目标之前无需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随着技术的进步
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我国的社会
<正>额尔古纳市西北部边境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守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要求额尔古纳市注重俄罗斯族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积极开展对俄文化交流,促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信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的报告明确指出信息素养是21世纪人们必须具备的素质之
本文分析了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创作思想及艺术手法,揭示了作品中关于“美国梦的破灭”这一具有深刻社会历史意义的主题,学习借鉴作者娴熟、优
水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控制性因素,水生态文明既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陇南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
报纸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然而,在中学教育阶段,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下面我就从主、客观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