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的不确定性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个世界也是不确定性的存在,偶然、非线性、不稳定等非明确肯定的方面也具有本体论意义。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能无视偶然、差异、无序等的存在,应采取接纳、正视的态度,将偶然和必然、差异与同一、无序与有序、非线性与线性等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教育活动是一种比物理运动、化学运动更高级的社会运动形式,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人类—文化层面上,与主观精神世界、客观知识世界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教育领域内始终包容着一些混沌无序的、非逻辑的否定因素,通过或然、随机的运动,冲击和“扰乱”着教育运行的轨迹。教育的不确定性存在于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的关系和教育过程的内部联系(如教育行为与教育发生、教育内容与认知结构、教育意图与教育效果、教育活动与身心发展等)之中。任何教育活动总是以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活为背景,以教育主体的全面生成和发展为指向,通过建立以言语信息交流为中介的多重形态教育主体的多极交往关系,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和自我生成产生影响,所以教育现象的模糊性、教育性状的多变性、教育系统的复杂性等等,与社会文化生活、人类理性认识、人的自由选择以及人们对言语信息的理解等密切相关。教育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教育是生活世界的教育,它关涉人的生命成长,以个体的生成转化为指向,人的生成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决定了教育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都是客观的实在,共存于教育生活实践中;是教育过程的对立统一的两种状态或两个方面和方向;是对教育过程的性状的模糊描述,是两个相对的实在,总在以生活世界为背景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着不断的相互转化;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包含、相互补充,各自有其应有的意义和适用的范围,并不遵从非此则彼的原则。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工业化、高效率的要求,现代教育陷入了片面追求效率、极度追求程序化的迷途,受教育者纷纷带上“经济人”、“政治人”、“社会人”或“技术人”等单向度面具,被用一个模具塑造成简单的生产工具或整个生产机器中的各种零件,面对这种情况,正确认识教育的不确定性就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为此,我们要转换视角,运用生成性思维和复杂性思维对“教育规律”和现时的教育生活予以审视和重新认识,呼吁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其他文献
自我表征是控制他人对自己印象的加工过程,属于人际互动中的一种认知调节。本研究对小学8、10、12岁儿童的自我表征策略和动机的发展进行考察,旨在从发展的角度丰富和深入自
超文本是针对浏览大型或超大型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非线性信息组织形式,是现今互联网中普遍运用的文本组织形式。有研究表明,一个较好的超文本组织方式可减少迷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学术界大力探讨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向何处去的背景下,该研究尝试以"学习社会"作为实践取向和理论建构的基点,重点探析学习社会的高等教育理念,并力求回答中国高等教育走向
在中国,咨询业曾经呈"一哄而上"之势,之后又一度因为"畸形发育"而遭人指责.与中国本土咨询公司的"弱小"相比,麦肯锡等咨询业巨头恰似不可摇撼的巨人.这些巨人占据着中国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