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滴喷射成形机理及机电协同调控方法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电式微滴喷射具有微米级的材料沉积精度且适用材料范围广,因而在单材质三维打印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异质异构功能件一体化喷射成形需求的日益迫切,多材质三维打印成为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然而,由于喷头结构、喷射材料、驱动控制和喷射微滴特性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其相互作用机理不明,材料喷射过程的精确调控机制尚未建立,难以快速实现不同物理特性材料的高速度、高精度喷射沉积,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压电式微滴喷射过程的建模、分析与控制问题,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面向材料喷射过程控制的微流道动力学模型。从流体力学动量守恒和质量守恒方程出发,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喷头结构和材料的等效电路构建方法,通过引入斯托克斯振动平板运动能量向内传播的衰减特性,提出了喷头内微流道壁面对材料喷射瞬态过程影响边界层厚度的表征方法,并据此建立了适用于材料瞬态喷射过程的等效电路元件参数映射关系,结合基尔霍夫定律和等效电路参数映射关系,建立了适用于材料瞬态喷射过程控制的微流道动力学模型。CFD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7.42%,与CFD仿真相比,分析时间从数十小时减少到了数毫秒,为材料喷射瞬态过程的精密控制奠定了基础。2.建立了面向微滴成形过程控制的微滴形态预测模型。针对材料微滴成形过程中复杂的流体断裂物理过程,引入相似流动原理来描述流体断裂形成微滴过程,据此推导了描述不同材料执行特定流动模式对应无量纲数的分布方程,并利用该方程提出了描述材料产生高质量形态微滴对应的两临界条件(产生微滴和产生卫星液滴),将微滴形态预测转换为材料产生液滴临界条件判定,从而建立了适用于微滴成形过程控制的微滴形态预测模型。CFD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与CFD仿真结果相对误差小于4.85%,预测的微滴形态与实测微滴形态高度一致,从而为多材质精密微滴喷射奠定基础。3.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材料且兼顾微滴形态控制的微滴喷射成形控制方法,通过截取传统材料喷射体积流率中的喷射部分而摒弃残余振动部分,同时将微滴形态预测模型融入到截取的喷射体积流率中,提出了一种能根据材料特性和喷嘴尺寸设计出使材料产生高质量形态微滴对应期望喷射体积流率的方法,将设计的期望喷射体积流率作为最优控制目标,并将驱动波形作为待优化控制输入,引入迭代优化方法并结合微流道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喷头控制且具有严格收敛性的迭代算法,从而提出了通过迭代优化驱动波形来控制材料喷射成形过程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根据材料特性和喷头结构有效地抑制残余压力振荡、提高喷射频率、调控微滴直径,还可以使不同物理特性材料喷射出高质量形态的微滴,从而为异质异构功能件一体化喷射成形技术中多种功能材料的高精度沉积提供保障。4.提出了一种抑制喷头结构残余振动的主动控制方法。利用压电材料的自感知原理,实现了压电喷头内压电材料与微流道壁复合结构振动特性的测量,并据此建立和辨识了能够描述压电喷头复合结构振动特性的集总参数动力学模型,结合该模型与前述迭代算法,提出了抑制压电喷头复合结构残余振动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无结构残余振动抑制的原始驱动波形,优化后的驱动波形使喷头结构的残余振动能量缩减近87.3%,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驱动波形对材料喷射过程的调控精度。5.研制了一种微滴观测系统。提出了一种压电式主动反射镜装置,通过将其嵌入到传统微滴观测系统架构中实现了在一张照片中同时记录多个时刻微滴形态,改进后的微滴观测系统不仅保留了传统微滴观测系统的全部功能,还可实现单个微滴成形过程的拍摄,从而克服了传统微滴观测系统难以拍摄单个微滴成形过程的缺陷。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微滴观测系统可实现高达1MFPS的等效帧率,能够对微滴的成形过程进行1μs级时间分辨率可视化,为本文所述模型和方法的验证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自1929年英国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至今,人类已不断研发出多种抗生素。目前也已开展了各种抗生素在临床上得应用,越来越多的感染患者得到治愈,同时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病原菌对各类抗生素产生了强大的耐药性。这其中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为代表的多重耐药菌严重影响人类及其它生物健康。发现并研究新型药物以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生活中的图像数量激增,如何更好的管理和利用这些图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图像特征提取作为图像处理任务中的一个关键步骤能够从冗余的图像信息中提取作为判别与分析标准的主要特性,因此从图像中提取特征以挖掘并利用图像数据蕴含的重要信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此外,为了解决其存储和计算负担,人们更愿意将大量图像存储到远程云服务器。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将包含大量敏感信息的图像
图像作为一种包含大量信息的多媒体数据,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图像分割是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至关重要的预处理步骤,也是实现图像理解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图像处理的重要环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图像分割在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产品检测、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文字识别、外星探测、航空与航天技术、遥感卫星图像处理、生物与医学工程、体育和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多工程应用中,由于实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轨迹数据在连续不断地产生。这些轨迹数据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能够用于许多城市应用,例如:违章停车检测、车流分析预测、空气质量分析以及可达区域分析等。为充分利用这些轨迹数据,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些轨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然而,由于轨迹数据量通常非常大、更新频率很高、内在结构复杂、查询模式独特,要高效管理轨迹数据非常困难。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例如My SQL
图像分割是连接低、高层次计算机视觉的图像处理的重要任务。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分割成若干独特的子区域,使之成为图像处理应用程序的预处理步骤。由于图像的特征伪影(例如低对比度、噪声和强度变化或不均匀性),图像分割仍然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主动轮廓模型(Active Contour Model,ACM)是图像分割中用于目标检测的一种基于能量的方法。本论文中,我们设计了四个主动轮廓模型来分割不同类型的图像,这些
装配是生产制造业中的主要活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产品装配性能对产品质量、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成本均具有重要影响。利用虚拟装配技术可以在计算机中建立起逼真的装配环境,对实际装配活动进行仿真,并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的可装配性、装配工艺的合理性、装配操作的舒适性进行分析验证,从而在产品研发的早期阶段及时发现产品设计和工艺规划中的问题与缺陷,减少设计变更,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装配效率与质量。目前虚拟装
近年来,在互联网、商业服务、工程应用、科学研究等领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正以指数级速度增长。矩阵是数据表示的经典形式,大数据就产生了大型矩阵,大型矩阵的存储和计算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但幸运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许多高维数据通常位于低维流形中,所以我们可以用低秩的矩阵近似大规模矩阵。低秩矩阵逼近在计算数学,统计学,基因组学,文本处理,社交网络,机器学习等领域应用广泛。低秩矩阵求解模型一般是一
恶性肿瘤疾病如今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对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威胁之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日确诊的癌症患者超过一万人。实现对肿瘤的精确检测与治疗,对于人类共同对抗肿瘤疾病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但是因为肿瘤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极高,肿瘤诊疗精度的提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广受关注的契伦科夫光学分子成像(Cherenkov luminescence imaging,CLI)为肿瘤精准诊疗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人们对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数据的产生也与日俱增。这使得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变得日益艰难。压缩感知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方法。它以其独特的混叠采样方式直接存储压缩后的混叠信号,将混叠信号直接传送到接收端,并通过设计的重构算法精确还原场景信号。这种方式有效地缓解了存储和传输的压力。得益于压缩感知技术的有效性,它已经被广泛用于医学成像、高速摄影、遥感探测等多个
云计算服务是虚拟化、集群计算和远程计算等多种技术相互融合发展的新型服务。该技术通过虚拟化技术,允许个人或者组织的数据和程序上传到公有平台进行存储与执行。然而这种模式同时产生一系列安全问题:存储并运行在不可信公有云端的数据及程序面临着不同攻击者窥探、窃取以及篡改的威胁。在这种不可信云环境中,程序计算的完整性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同样用户数据及程序的机密性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业化应用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