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副词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同义副词更是如此,其中表“重复”义的“又"和“再”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通过对本体的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再”主要用于“未然”,“又”主要用于“已然”,但学生使用时依然较普遍存在两者混用的现象。同时,在两个副词与否定词、能愿动词的共现时往往出现偏误现象(以遗漏或误加居多),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教材中对表“重复”义的“又”和“再”概括可能过于简单,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学应用研究。本文在掌握大量外国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和汉语母语语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检索法、对比分析及统计分析等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又”和“再”在本体上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两者的表达框架和典型语境;同时考察留学生对副词“又”和“再”的偏误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现行“又"和“再"的教学情况进行考察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探索更准确的解说方式和练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共分以下几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简述研究的范围、思路和方法,以及相关研究综述。第二章为表“重复”义的“又”和“再”的对比分析。本章从“又”和“再"表示“已然”和“未然”的区别、所修饰的动词性成分、与否定词的共现三个方面考察。结合汉语语料分析,关注母语中与“又”和“再”伴随出现的共现词(如时间词、体助词是否一起出现)和适用语境情况等,了解该语法点出现的最自然、最强制的典型语境。结合对母语口语语料的统计和分析,总结表“重复”义的“又”、“再”的语境。第三章为留学生“又”、“再”习得的偏误分析。在较为详尽的本体研究基础上,结合中介语语料对英美留学生及日本学习者的“又”、“再”偏误情况分析、比较。从误加、错序、遗漏、误代、杂糅等角度进行描写分析,并探讨了出现偏误的原因。第四章为副词“又”、“再"在现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处理情况及教学建议。调查对外汉语教学界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教材,考察“又”、“再”这两个语法点的编写情况,并对教材“又”、“再”的释义及练习进行了一番考察分析,联系留学生对“又”、“再”的偏误情况提出相应的教材编写建议和教学改进策略。第五章为结语。总结全文观点并提出有待进一步探索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