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以中间品贸易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贸易模式成为世界经济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结构呈现出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的趋势,2014年,服务业在全球总出口中增加值占比高达48·54%。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全球价值链不断整合、发展、重塑,各种中间品嵌入到产品的生产环节中延伸了全球价值链链条长度,使得产品价值和技术复杂度不断提高。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将产品研发、商务流程、广告宣传等服务环节以商业形式外包给国外专业的服务提供企业,服务在生产和贸易环节中扮演着“黏合剂”的角色,服务业离岸外包应运而生。相对于离岸制造业外包,外包出去的服务环节技术含量更高、资源消耗更少,服务业离岸外包逐渐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日渐完善,服务要素的投入对于一国制造业的价值链分工地位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制造业企业将其服务环节进行离岸外包能够整合和利用全球资源,节约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差异化,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在全球产业再分工格局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背景下,我国必须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下的离岸服务外包分工体系,并借此拓展延伸国际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基于上述分析,首先,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当综合考虑分工环节和附加值创造的双重影响时,服务业离岸外包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理论机制。其次,基于增加值测算方法,通过改进基于总量数据测算的相关指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发布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测算了行业上游度以及基于前向联系的市场占有率指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用于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和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再评估。再次,根据服务业离岸外包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机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加入适当的控制变量来分析服务业离岸外包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通过离岸服务外包来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向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生产环节移动、促进中国制造业的价值链升级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服务业离岸外包有利于促进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在价值链分工位置方面,服务业离岸外包使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趋于下游,能够促进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第二,在价值创造方面,无论在“量”的维度还是“质”的维度,中国服务业离岸外包对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服务业离岸外包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质”上的影响效应大于其在“量”上的影响效应。第三,中国高技术服务业的离岸外包具有更强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大于低技术服务业;中国在欧盟和新兴国家进行服务业离岸外包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大;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能够充分地利用服务业离岸外包带来的专业化的学习机会,进而促进企业GVC分工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服务业离岸外包除了能够单独影响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还会通过提高制造业生产率的渠道影响制造业的行业上游度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