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藩关系作为在东亚存在两千多年的国际秩序体系,在近代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活跃于晚清外交一线,其宗藩关系观念形成于外交实践中,也反过来深刻影响其外交决策。近世以降,李鸿章的宗藩关系观念逐渐发生变异。其深受“中体西用”观念影响,一方面,其宗藩关系观念逐步“西化”,把西方国际公法认识内化于宗藩危机应对中,突破“治以不治”观念的桎梏,主动干预属国事务,意图重新构建宗藩体系。而面对西方文明的激烈冲击,加之清王朝的势弱,属国内部自主情绪日炽,李鸿章借鉴西方国际秩序中的属国概念,在“治以需治”观念基础上形成全面强化宗藩控制的观念,在控制过程中,李鸿章的强化宗藩控制观念与属国自主观念产生了激烈冲突。最终,甲午战争后,宗藩关系被瓦解,但是李鸿章的宗藩观念仍有所残留,并不时影响李鸿章外交认识和决策。另一方面,在积极吸收西方国际公法观念之外,传统观念仍在李鸿章宗藩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对于传统宗藩制度,从现实需要出发,进行调适和变通,使之成为制衡公法制度破坏宗藩关系的有力武器。内忧外患的现实让李鸿章对于维系宗藩关系的目的和手段产生了新的认识。满足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虚荣心已经不是主要的目的,清朝的国家利益成为维系宗藩关系的出发点,其处理宗藩事务中所使用的手段与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此外,利用西方国际公法秩序维护传统宗藩关系,成为李鸿章应对宗藩危机最常使用的手段。李鸿章的传统观念与公法观念在宗藩关系语境下,密切联系,相互融合,又时而产生冲突。一方面,李鸿章以传统宗藩关系观念为框架,对西方国际公法规则进行改造,然后将之融入到宗藩关系中;另一方面,西方国际公法观念又对传统宗藩秩序形成冲击,破坏李鸿章的传统观念,让其越发曲从于国际公法秩序。这揭示出李鸿章宗藩关系观念变异的曲折性和反复性。李鸿章的宗藩关系观念是晚清国人宗藩关系观念的一个面相,在其观念指导下,有损害属国利益的行为,但认真剖析其宗藩观念,总结教训,提炼有益因子,对于构建新型的国际秩序具有一定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