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瓜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采后常温储存易发黄变红,而低温储存极易遭受冷害,给储存和运输造成了很大困难。本试验以碧秀、永华、2408三个品种苦瓜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空白处理、热激(42℃热水浸泡5 min)、冷激(0℃冷水浸泡05h、1h、2h)、(0.001、0.01、0.1 mmol/L) H2O2溶液减压(-0.04Mpa)浸泡80s,常压浸泡5 mmin处理后,2-4℃低温储藏,通过观测苦瓜的感观指标(冷害发生率、冷害指数、色差、硬度、水分)、生理指标(电导率、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H2O2含量变化,探索能够提高苦瓜采后抗冷性的最适预处理方法及其调控苦瓜抗冷性的机理。结果如下:(1)空白处理的苦瓜细胞内CAT、POD 和 SOD酶活性快速下降,H2O2含量快速上升,造成苦瓜硬度下降、水分散失和果皮黄化变红等冷害症状不断出现。(2)低浓度(0.01和0001 mmol/L) H2O2溶液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缓色差、硬度和水分的下降,降低苦瓜的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高浓度(01 mmol/L) H2O2溶液处理,会造成低温储藏初期电导率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CK,并加速抗氧化酶失活,苦瓜抗冷性降低。(3)热激处理和冷激0.5 h处理,有效提高苦瓜的CAT、POD、SOD酶活性,减少H2O2积累,从而降低其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减缓其亮度、水分含量、硬度变化,但热激处理会加快苦瓜由绿变红的速度;冷激1h和2h处理,则降低了苦瓜抗冷性。(4)苦瓜冷害的发生和细胞膜被氧化程度与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H2O2含量、电导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抗氧化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苦瓜抗冷性也有着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