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常秀被称为韩国作家电影第一人,他自有一套风格鲜明的语言,在商业电影的夹击下独守一片常青,被认为是韩国文化小甜点。至今为止的19部作品,表现了现代都市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情爱关系,凸显了后喻时代下人内心潜伏的欲望与传统道德的冲突,男女情爱的错位与躁动。在洪常秀电影中,"尴尬"成为人物状态最重要的体现,知识分子越是容易遭遇洪常秀式困境,即来自道德和欲望的左右夹击。本文企图用吉尔·德勒兹和加塔利的"逃逸线"概念,通过对"尴尬"的哲学分析中引出洪常秀的伦理实验是对人欲望、冲动、微妙情感的探索,拆解了道德论的限定立场,分析出他对两性问题、情感关系的去性别化观点,以及背离世俗、肯定欲望的倾向,他主张向生命敞开。洪常秀的全部作品像是一个系列,类似的形式和故事在剧情内和剧情外都存在重复性和互文性。其影像的呈现方式,体现他分子状态的电影方法论,一种被他称之为"治疗"(treatment)的方式。他蔑视作为制度的电影,没有脚本,没有分镜,固定的小团队,用常用的演员,从不给电影一个预先设定的状态,并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去创作。他试图传达出自己对世界、对复杂身体性的直接感知,这里是松散的分子状态。他并没有放弃叙事,这是不同于其他当代亚洲导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