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国家先后成立了多支国家级应对自然灾害发生的救援队,其中军、地多家医院也受领了组建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的任务。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人员伤亡在所难免,特别是对受伤较重的人员,需要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分阶段地运送到医疗条件较好的综合性医院中去。在运输途中,如何方便、快捷、实时地监测伤者的生命体征并能够及时提醒医护人员伤者的病情变化,从而提高伤者的抢救成功率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了每个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医学上将呼吸、体温、脉搏和血压称为四大体征。它们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论哪项异常都会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时某些疾病也可导致这四大体征的变化或恶化。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多家厂商生产出了能够实时监控生命体征的多参数监护仪,可以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这些多参数监护仪均无法很好地在应急医疗救援过程中,特别是一线抢救过程中发挥作用。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体积较大,携带不便。目前市场上的监护仪的尺寸一般在100mm~200mm(长)×190mm~255mm(宽)×150mm~250mm(高)之间,重量一般在2.5kg~5.0kg之间。这样大小和重量的设备即不适合医护人员随身携带,也不适合放在伤者的身旁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只适合在医院或者救护车内使用。
2、无法实现监护数据的无线传输。目前市场上的监护仪的数据传输模式多采用串口传输模式或基于TCP/IP协议的传输模式,患者的监护数据被实时地发送到计算机中。这种传统的传输模式阻碍了伤者病情数据的共享,进一步增加了医护人员携带的难度。
3、无法实现卫星定位功能。目前市场上的监护仪均不能实现地理位置的坐标显示功能和GPS定位的功能,在复杂、陌生的环境下,医护人员无法明确的告知上级医疗救治机构自己的具体位置,会对前接后送的沟通工作带来一些障碍。
通过对多个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的调查,我们得出只有体积小、重量轻、可显示坐标信息并能够实现数据无线传输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才能使用应急医疗救援行动。
本文针对现有多参数监护仪无法很好地应用在应急医疗救援过程中的三个原因,提供一套支持卫星定位的生命体征采集及无线传输系统的架设方案。通过传感器、信号处理与控制系统完成生命体征信息的采集,利用蓝牙技术完成数据的短距离无线传输,采用LabVIEW软件编程实现在Windows平台上对通过蓝牙方式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和回放,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为下一步进行的分析处理工作奠定基础。
在本文的最后,对我们现在所作的工作及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讨论和总结,并对下一步需要继续做的工作和拟定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