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滇池的外源性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内源性污染源越来越成为滇池污染的主要风险。当湖体环境发生变化时,湖底沉积物中的各种金属离子会重新释放到水体中,引发二次污染。因此,对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对防止滇池二次污染、从根源性治理好滇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还没有权威的、统一的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在评价沉积物污染状况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相关规定进行,由于沉积物和土壤在形成过程、存在环境及污染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用土壤的相关质量标准对沉积物进行评价,往往会得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评价结果。另外,关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种类繁多,常用的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针对性不同,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鉴于此,本论文根据农业部颁发的《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尝试着建立了沉积物的环境质量标准。利用层次分析法模型,结合空气污染指数(ATP)的计算方式,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2010~2017年滇池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对滇池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做了全面地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7年,滇池草海表层沉积物中Pb、Cu、Cr、Zn、Hg、Cd、As的含量均超过了现代工业化前正常颗粒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最高含量,且表现出明显的地理性差异:靠近草海入湖河流一侧的沉积物中,Pb、Cu、Cr、Zn、Hg、Cd、As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另一侧。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新提出的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等级均为Ⅴ级,属于严重污染。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达到1441,表明草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存在极强的生态危害风险;对于滇池外海的表层沉积物,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污染等级为Ⅲ级,属于轻度污染。用新提出的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污染等级为Ⅱ级,质量描述为基本清洁。整体而言,滇池草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远远高于外海,是滇池最大的内源性污染源。(2)用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各金属元素污染状况:草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比外海严重,除Cr外,Pb、Cu、Zn、Hg、Cd、As的污染程度都在中度污染到强污染之间,污染顺序为Cd>As>Cu>Hg>Zn>Pb>Cr。而外海表层沉积物污染程度较轻,只受到了Cu和As的污染,且污染程度介于无污染到中度污染之间。(3)2010~2017年,草海表层沉积物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内梅罗指数、综合污染指数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对于外海沉积物,内梅罗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的变化趋势具有完全的一致性,但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变化趋势有些出入,这是由于三种评价方法侧重点不一致引起的。表明污染物浓度越高,三种指数的变化情况越趋于一致。上述研究结果初步反映了滇池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和污染状况,力求为滇池的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研究过程中,对湖泊沉积物污染状况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使得沉积物污染状况的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全面、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