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歧视对外来青年群体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地域歧视这一视角,以北京市海淀区人才交流会外来青年群体作为调查对象,对外来青年群体职业受地域歧视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外来青年群体职业寻求中地域歧视产生的原因及地域歧视对职业的影响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文章提出三个研究假设:一是对外来青年群体的地域歧视受社会记忆、社会认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二是地域歧视使外来青年群体的职业选择空间较小。三是地域歧视使外来青年群体职业地位偏低。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假设进行论证,得出结论:经济、文化权力关系,作为社会记忆的一种无意识因素发挥作用,不同地域文化间差异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同。社会记忆,社会认同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域歧视的社会根源。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地域歧视使就业权利与机会不平等。外来青年群体职业选择面相对狭窄,导致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地域歧视背离了机会公平的基本规则,不恰当地膨胀了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机会资源,同时剥夺了弱势群体成员的机会资源。外来青年群体的职业地位获得总体情况偏低。 第四部分归纳研究结论并进行反思,结合文化背景与现存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性建议,并就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延伸。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家庭为生产组织单位的弊端越来越凸显。新时期农民的组织化生活何以可能?蒲镇农会提供了农民组织化生活的一种尝试。本文选择蒲镇农会为研究个案,以蒲镇农
本文是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分析重症患者群体(以肾移植患者为研究个案)的经验研究。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导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概括了研究方法;第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健康发展”,这为新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发展不争的事实。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明显快于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使得“未富先老”的我国存在着一系列的老龄问题,并
本研究以Putnam对社会资本下的定义为基础,采用厦门大学社会学系2006年3月份在福建省安溪县城、厦门思明区及同安区三地的问卷调查资料,首次深入地分析了社会资本与健康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