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行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开发与推广蚯蚓行为在养殖业与环评工作中的应用价值,针对其在不同实验环境中的行为反应,通过模型构建、室内观测、水溶法、滤纸接触法等途径,对蚯蚓行为进行了如下试验:(一)根据ISO标准构建四室模型,每组选用30条大小一致的蚯蚓,设4个重复,测定蚯蚓在梨、辣椒粉、鱼内脏等3种土壤环境中的分布丰度。(二)通过室内观测,观察蚯蚓趋根行为,并探讨蚓种、植株种、植株生长期及土壤湿度等因子对蚯蚓趋根行为的影响。(三)利用辛硫磷、乙草胺、多菌灵等3种农药在不同浓度下累积染毒蚯蚓,测定蚯蚓的耐受时间、蛋白含量等毒性评价指标。(四)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LC50)及半回避浓度(EC50)。研究结果表明:(1)趋味性:经48小时后发现,其中梨组平均13.75条,鱼内脏组平均10条,辣椒粉组平均5.5条,对照组平均0.75条。由此可知,蚯蚓对梨、鱼内脏、辣椒粉等气味源物质均存在趋性,且趋味强度依次降低。试验表明,蚯蚓具有一定的味觉选择性。(2)趋根性:赤子爱胜蚓对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表现为正趋根效应,而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表现为负趋根效应;对白车轴草的趋根行为,不同生长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1);重度水分胁迫(≤41%)条件下,对白车轴草无趋根行为;水分适宜(≥60%且≤72%)条件下,对白车轴草的趋根行为显著;水分过渍(≥72%且≤85%)条件下,对白车轴草的趋根行为达到饱和。试验表明,蚯蚓存在趋根选择性,蚓种、植株种、植株生长期及土壤湿度等因子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蚯蚓趋根行为。(3)农药毒性评价:经1-3次乙草胺染毒重复处理后,蚓体蛋白含量升高幅度较大,但升高幅度呈递减趋势。经1-3次辛硫磷重复染毒处理后,蚓体蛋白含量升高幅度较小,且具有累积效应。经1-3次多菌灵染毒处理后,蚓体蛋白含量升高幅度较大,但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蚯蚓耐受时间及其蛋白含量变化适用于乙草胺和辛硫磷的毒性评价,不适用于多菌灵的毒性评价。(4)DBP毒性评价与蚯蚓回避试验:体表接触的LC50为1.617mg/cm2,EC50为0.7355g/kg,且药物浓度为0.188g/kg时,蚯蚓表现出显著的回避行为。试验表明,DBP对蚯蚓的急性毒性低,LCso和EC50值均远大于美国土壤DBP控制标准值0.081mg/kg,故体表接触法仅适用于初步的土壤DBP环境影响评价。综上,本研究验证了蚯蚓的趋避行为,并探讨了其在蚯蚓养殖与有毒物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文章以“还”、“向”为例,分别考察“持续义”和“追溯义”的时间范畴向条件范畴的语义演变。在语义演变过程中,两者既具有时间范畴向条件范畴演变的跨语言反复出现的共性特
<正>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对本专题的复习,可以通过构建知识网络、理解核心概念、记住重要结论
<正>光合作用作为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其所固定的能量和形成的有机物几乎是所有生物直接或间接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纵观历年高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光合作用是
<正>2011年10月15日、22日,由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与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政治、法律与公共政策"年会(2011)在北京、重庆两地顺利召开。会议分"
<正> 遂宁广德寺位于遂宁市城西1公里许的卧龙山麓。始建于唐初,名“石佛寺”,高僧克幽禅师传教于此。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敕令大规模修建,赐名“禅林寺”。贞元三年(787年
以较小配伍值的阳离子染料对芳砜纶纤维进行载体染色,优化染色工艺为:阳离子染料0.5%owf,促染剂NaCl 50 g/L,载体MS 40 g/L,非离子渗透剂1 g/L,pH值3,浴比1:12,染色温度135℃
高密度发酵已经成为提高毕赤酵母目的蛋白表达量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其中发酵工艺又是高密度发酵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从巴斯德毕赤酵母遗传学特性、表达宿主菌、表达载体、外
晴雯是贾府少有的思考者,虽然身为奴婢,她却有一颗做回真我的"真"心,勇敢捍卫着作为"人"的高贵尊严和人格,并用生命坚守了这一信念。"真"是她命运悲剧的导火索。
蓝光感应系统在不同的光感应过程中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些生理过程包括无性/有性发育,昼夜节律钟,次级代谢产物的生成等。为了对蓝光感应系统作进一步的研究,通过简并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