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目的通过对少教人员的社会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劳动教养中的少教人员的社会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其在未来的生活中能为社会所接纳、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少教人员提出具有推广性和可操作性的干预模式,为劳动教养青少年这一特殊人群提供新的理念、手段和方法。
方法本研究首先对少教人员的社会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掌握个性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他们的社会家庭背景、并对少教人员、管教干部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少教人员的生活和行为特点及背后的原因,通过对所收集信息的分析,提出其存在的个性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找出干预的切入点,进而制定干预计划并实施干预。通过干预的形成评估、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等定性和定量研究,评估干预的效果。
结果①干预前少教人员个性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问题发生的强度高于普通青少年。突出表现为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②少教人员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包括母亲文化程度高、父母不偏心、知心朋友多;危险因素包括交往能力差,经常接触黄色音像制品;③对少教人员的干预重点:提高少教人员的交往能力,心理适应和应付困难能力,多交知心朋友;④本干预对少教人员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有明显的矫正作用(P<0.05);⑤本研究提出了同少教人员“交流,交友,交心”的“以‘三交’为核心的干预模式”。
结论通过分析少教人员的社会心理特点,并基于此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是有效干预的重要保证;本研究所采取的针对少教人员的“以‘三交’为核心的干预模式”对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建议将“以‘三交’为核心的干预模式”纳入到少教人员的劳动教养的过程中,并推广应用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