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研究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082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VCI大鼠脑组织抗氧化物质的影响,分析针刺是否可以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从而对VCI大鼠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为针刺治疗VC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一:针刺对VCI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形态学的影响选取雄性SD大鼠80只,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针组、项针组、头针+项针组,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动脉,模型组制备VCI大鼠模型,头针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项针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项针作为干预手段,头针+项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头针+项针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作为行为学检测指标;采用HE染色分析其形态学变化。实验二:针刺对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针组、项针组、头针+项针组。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动脉;模型组制备大鼠VCI模型;头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项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项针治疗,头针+项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头针+项针治疗;Elsia法检测大鼠MDA、GSH、SOD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 CytC、cleaved Caspase-3、Bax、Bcl-2、Nrf2、HO-1 与 NQO1 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Nrf2mRNA、HO-1 mRNA和NQO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水迷宫实验评分比较:模型组逃避次数、潜伏期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造模成功;针刺组逃避次数、潜伏期中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针刺组中头针+项针组逃避次数、潜伏期与其他针刺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头针组与逃避次数、潜伏期中与项针组相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2.HE染色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形态规则,排列致密整齐,分布均匀,细胞核大而规则,无明显的神经元丢失现象;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层次较差,形态不规则,排列疏松紊乱,细胞间质水肿,细胞核固缩深染,神经元与周围组织间隙增大变宽,神经元丢失明显;头针组和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结构欠佳,排列不规则,细胞间质水肿,细胞核固缩,深染程度低,神经元与周围组织间隙变小,神经元丢失;头针+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结构相对完整,排列比较均匀,细胞间质水肿明显减轻,细胞核固缩减少,深染程度降低,神经元与周围组织间隙变小,神经元少量丢失。3.Elsia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DA表达明显增加(P<0.01),GSH、SOD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DA表达减少(P<0.01),GSH、SOD表达明显增加(P<0.01);针刺组中头针+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DA表达减少,GSH、SOD表达明显增加,与其他针刺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与头针组相比,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各物质表达量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4.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ytC、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明显增加(P<0.01),Bcl-2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ytC、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明显减少(P<0.01),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头针组、项针组相比,头针+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ytC、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减少(P<0.01),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头针组相比,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各物质表达量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与NQO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H0-1与NQ01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头针组、项针组相比,头针+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与NQO1表达增多(P<0.01);与头针组相比,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与NQO1表达量相近,二者无明显差别(P>0.05)。5.RT-PCR检测结果:模型组、针刺组大鼠Nrf2mRNA、HO-1mRNA、NQO1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针刺组大鼠Nrf2mRNA、HO-1mRNA、NQO1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1);头针+项针组大鼠Nrf2mRNA、HO-1mRNA、NQO1mRNA表达较其他针刺组明显增多(P<0.01);项针组大鼠 Nrf2mRNA、HO-1mRNA、NQO1mRNA 表达量与头针组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针刺能够改善VCI大鼠认知功能,并能减轻VCI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损伤,头针联合项针治疗效果最佳。2.针刺能够促进VCI大鼠海马组织抗氧化应激反应,增加抗氧化物的表达,减少MDA的合成。3.针刺能够抑制Cytc、cleaved Caspase-3、Bax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的产生。4.针刺可能通过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引起下游HO-1、NQO1合成增加,并激活抗氧化物GSH、SOD的产生,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并且减少细胞凋亡的产生,从而对大鼠海马组织起到保护作用,进而改善大鼠认知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在观察记录补脾益肾活血化浊法影响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主要证候积分以及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GFR)、外周血TGF-β1、SOCS-1指标变化的基础上,研究补脾益肾活血化浊法治疗CKD的临床功效,探究其改善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肾六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肾脏病
目的:本研究应用调神畅志益智针法治疗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并通过与普通针刺比较,观察治疗前、治疗6周后和治疗12周后的统一帕金森病量表运动部分(UPDRS-Ⅲ)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颤证中医症候评分量表评分和MCI中医症候评分量表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后的有效率。通过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来进行综合比较,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
目的:研究加味参芪地黄汤对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的影响,探究其对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试验设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选自黑龙江省中医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诊断为Ⅲ、Ⅳ期2型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33例;对照组选自江苏省贾汪区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诊断为
目的: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对Ⅲ、Ⅳ期糖尿病肾病(DKD)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加味参芪地黄汤对Ⅲ、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病例均来自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肾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纳入64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诊断为Ⅲ期、Ⅳ期糖尿病肾病(DKD),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64例,
目的:观察连草泻痢胶囊治疗泄泻(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对其安全性、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中医药治疗湿热型泄泻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将80例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门诊患者,通过辅助检查及电子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经中医诊断辨证为湿热型。将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至试验观察结束,共计脱落9例,剔除11例,最终完成观察组30例、
目的:观察加味生肌玉红膏对从骶尾部入路部分内括约肌栉膜带松解术后女性患者的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味生肌玉红膏,n=36)和对照组(爱可欣医用抗菌敷料,n=36),进行对比治疗。治疗结束后收集整理数据,使用SPSS 25.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分泌物、肉芽情况
目的:观察“调神畅志法”针刺对PD伴发抑郁大鼠的肠道菌群及cAMP/PK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调神畅志法”针刺治疗PD伴发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纹状体双靶点注射法结合CUMS法制备PD伴发抑郁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调神畅志组、普通针刺组、西药组,调神畅志组选取“百会透太阳”、“中脘”、“气海”、双侧“神门”、双侧“太冲”、双侧“三阴交”;普通针刺组
目的: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是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前期阶段,早期识别和干预对痴呆的防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结构和功能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结合多维度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通过图论的分析方法,探讨VCIND患者脑结构和功能网络损害的中枢效应。同时以三阴交穴为切入点,阐述针刺即刻效应对VCIND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影响以及在认知协作中的关系,寻找VCIND患者认知网络恢复及重塑相关的影像学
目的:1.筛选动脉粥样硬化(AS)差异表达的miRNA,研究温阳益心法对动脉粥样硬化差异miRNA的调节作用;2.探索“温阳益心法”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通路,并进行实验验证,探讨温阳益心法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机制,为温阳益心法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支撑。方法:1.模型建立:将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采用维生素D3腹腔注射、猪油、高脂喂养的方法构建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空白组予普食
目的:探究总结中医诊疗模式内涵、特征、优势及中西医诊疗模式的差异,促进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的传承发展。方法:通过理论与临床研究两方面探讨基于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的诊疗模式。理论研究主要探讨中医认知生命、健康、疾病的学术内涵。临床研究通过分析导师曹洪欣教授门诊病例,结合相应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符合标准的病例进行原始资料提取,包括患者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诊疗时间、主要症状、舌象、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