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经腹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transperitoneal 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Tp-RALRP)与经腹膜外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extraperitoneal 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Ep-RALRP)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EBSCO,Cochrane library,万方(Wan fang),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数据库中所有对比Tp-RALRP与Ep-RALRP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上述所有数据库的检索年限均为自2000年1月~2016年11月,同时辅以手工检索泌尿外科及男科方面的有关杂志。按照预先设定的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两位研究人员独立对所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并对最终所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最后对各项结局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肠道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术后尿道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不同时期控尿率)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3。结果:通过各数据库初步检索到的文献有224篇,Pub Med检索出36篇,EMBASE检索出88篇,EBSCO检索出70篇,Cochrane library检索出9篇,CNKI检索出6篇,wanfang检索出9篇,CBM检索出6篇文献,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经仔细筛选后共有8篇文献纳入该研究,包括2个随机对照研究及6个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其中Tp-RALRP组451例,Ep-RALRP组676例。Tp-RALRP与Ep-RALRP相比,在手术时间(WMD=21.39,95%CI 7.54~35.24,P=0.002)、术后卧床时间(WMD=0.4,95%CI 0.25~0.56,P=0.01)、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OR=1.93,95%CI 1.30~2.87,P=0.001)、与肠道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OR=10.45,95%CI 3.42~31.92,P<0.0001)、拔除尿管后即刻控尿率(OR=0.63,95%CI 0.42~0.95,P=0.03)、术后3月控尿率(OR=0.36,95%CI 0.13~0.98,P=0.05)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手术方式在术中出血量(WMD=16.34,95%CI-24.81~57.50,P=0.44)、术后留置尿管时间(WMD=0.19,95%CI-0.60~0.98,P=0.64)、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WMD=0.14,95%CI-0.35~0.63,P=0.57)、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OR=1.31,95%CI 0.93~1.85,P=0.12)、术后尿道吻合口瘘发生率(OR=0.98,95%CI 0.43~2.20,P=0.95)以及术后6月控尿率(OR=0.79,95%CI 0.11~5.66,P=0.81)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与Tp-RALRP相比,Ep-RALR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卧床时间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与肠道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拔除尿管后即刻控尿率高、术后3月控尿率高等优点,因此,Ep-RALRP可能是手术治疗前列腺癌更好的方法。但未来仍然需要开展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量、随访时间长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而更好地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