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模式”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w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援助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经过长期实践,中国坚持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中国对非援助经历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以及体系化阶段三个发展阶段,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对非援助逐步纳入合作论坛框架,在机制化的条件下步入了多元、多领域、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赢得了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援助理念、原则与政策体系。2002年安哥拉内战结束后该国经济凋敝,原本作为优势产业的石油化工也遭受了重创。安哥拉先后向不同援助机构申请资金重建经济,但都因附带的政治条件而没有进展。中国拥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出色能力和大量的资金储备,中国也急需在世界范围内开发新的能源市场,满足国内巨大的能源需求。安哥拉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于2004年开始了对安哥拉的一揽子援助,使得“安哥拉模式”应运而生。“安哥拉模式”的内涵是资源换取基础设施,具体做法是以安哥拉未来开采的石油为担保,中国给予安哥拉贷款,帮助其建设经济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中国和安哥拉前后签署了两期总额45亿美元的协议,“安哥拉模式”的项目超过100个,涉及电力、供水、卫生、教育、通信和公共工程等领域。“安哥拉模式”使得安哥拉拥有了自主发展能力,改善了安哥拉人民的民生状况,继而保障了安哥拉的社会稳定。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梳理了中国对非援助的历史发展进程,将中国对非援助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二章叙述了“安哥拉模式”的出台背景与过程。第三章论述了“安哥拉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涉及到中安合作协议的具体情况。第四章选取了“安哥拉模式”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公共设施、农业开发)个案项目进行分析。第五章从“安哥拉模式”的反响、积极影响和不足来进行评估。结语认为“安哥拉模式”是中安两国特定历史形势下的产物,是中国对非洲援助的合理成果。同时,本文认为应以审慎理性的眼光看待“安哥拉模式”,不应把它当做中非合作的普遍模式。
其他文献
专利权是法律为鼓励技术革新、促进技术繁荣而赋予专利人的带有一定经济垄断性色彩的权利,是一种合法的专有垄断权。在专利权制度产生初始,由专利垄断所带来的经济利润给整个
具备国际可执行力乃是国际商事仲裁程序在解决民商事跨国纠纷时优异于单一国家司法救济程序的重要因由。然无论今昔,在相关的国际条约、代表性国家立法与实践中,“公共政策”
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是公司法人制度存在的两大基石,为保证公司制度的健康运行,防止股东操控公司经营、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应运而生。2005年《中华
目的对河北省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出生的0~6岁中枢神经系统(CNS)缺陷儿童进行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采取整群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详细记录患儿的出生地点、出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