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层次发展,传统民间文化的内涵会随之改变。婺州窑作为地方性民间文化的代表性产物,揭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境遇对了解社会转型中民间文化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金华及其周边地区的婺州窑业的兴起为研究个案,从现代民俗学和社会学的交叉视角,探讨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况。通过对传统婺州古瓷发展史的梳理,作者认为金华地区婺州窑的衰落不仅仅是因为窑口技术水平的落后,还是中国陶瓷手工业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地区性陶瓷文化的衰落是在社会环境变革下因地方行业发展的困境导致的,但并不代表着陶瓷技术文化的式微。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兴起的传统工艺文化保护热潮为婺州窑的复兴提供了契机。当代婺州窑制瓷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为婺州窑占领了新的市场份额,礼品瓷的消费市场为婺州窑当下的生存赢得空间,地方历史文化建设的需求和非遗保护的介入巩固了婺州窑的社会地位,相应的社会技术开始得到复苏和传承。当代婺州窑行业在各方力量的引导下逐渐站稳脚跟,发展出新的传承模式,现代化生产设备逐渐代替传统的生产工具,其产品的艺术风格在有选择的继承前人的经验之上进一步发展演化,试图采取世俗化的方式重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定位以及其生产属性带来的成本劣势阻碍了其世俗化的进程。但在相关从业人员的努力下,一种以体验生活情趣、实现自我价值为核心的新的经营模式开始出现,当代婺州窑在满足社会需求的状态下被赋予了新的精神文化内涵。最后,作者提出,当代文化建设中要坚守“文化自觉”的概念,强调建立对自身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发展趋向的了解来取得自主发展的动力。文化自觉,不仅应成为个体的主动性行为,也应该是文化共同体、民族的地域的主动的文化行为。立足于自身文化传统的研究和反思而确立在当代社会中的坦诚的宽容的文化态度,是我国现阶段文化精神塑造的内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