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与侧卧位下PELD治疗L5/S1节段3、4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31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高达80%的人会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腰痛或下肢放射痛的困扰,而其中90%以上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目前LDH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十分剧烈,一般患者难以耐受,且长期压迫易导致神经损伤,约2-3%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发展较快,其中目前创伤最小的即椎间孔镜手术,该术式体位有俯卧位与侧卧位2种,由于人体存在一定的顺应性,不同体位下髂嵴的位置不同,对手术通道的阻挡程度也不同。椎间孔镜为局麻手术,同时俯卧位及侧卧位并不是人体最自然舒适的体位,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增加对手术的恐惧感,使血压升高,进而增加术中不必要的出血,升高并发症发生率。但上述两种体位下进行手术与有无上述差别尚无相关证据。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不同体位下手术难度是否相同,以及两种体位下患者对手术的心理耐受性。  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6月到2017年1月符合后述标准的需行椎间孔镜术的患者20名,其中男性11名、女性9名,平均年龄为64±3.2岁。手术由本院同一高年资技术成熟脊柱外科医师完成。术前患者均完善腰椎正侧位片、CT、MR检查,明确责任节段及部位为L5/S1节段3、4区的腰椎间盘突出。利用计算数字简单随机生成软件,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2组。  上述2组患者分别位于侧卧位及俯卧位体位下进行PELD术,俯卧位手术时使用标准脊柱俯卧体位垫,使腹部悬空、身体屈曲,保护生殖器,避免腋窝等部位受压,保护相关易压伤组织。侧卧位手术时在腋窝及髂嵴处垫软式标准手术枕,以保护臂丛神经,同时最大程度的改变髂骨位置。每名患者术前均在手术床上摆放上述两种标准体位,并行C臂正位透视,并摄录图像以备术后测量使用。于上述图像上做腰5下终板冠状面的水平线、患侧髂嵴最高点与椎弓根外下缘冠状面上的连线,使两线相交,夹角记为(P)。术中记录穿刺并成功置入工作套筒所用时间及上述过程的透视次数。随访并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天、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记录手术即将开始前、手术开始后30min的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nxiety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A)[25,26]。  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过程均顺利进行,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与俯卧位相比,侧卧位时,由于脊柱及髂骨存在一定的活动性,且将对侧髂骨垫高,患侧髂嵴相对下移,P角明显减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由于髂嵴降低而对手术的干扰减少,使侧卧位下的透视次数及穿刺时间较俯卧位减少,可以认为其降低了手术难度,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中心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俯卧位组在手术开始后30分钟的VAS-A评分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而侧卧位组术中VAS-A评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对20名患者进行3个月的效果随访,术后效果良好。  结论:  椎间孔镜技术是近十数年来的新兴技术,其手术安全性较高、效果良好,已逐步被广大医师及患者所接受。侧卧位进行椎间孔镜手术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
其他文献
介绍了利用边缘技术检测激光频率信号 ,实现大气激光通讯的原理。描述了利用碘分子滤波器作为边缘滤波器的原理性实验系统 ,并介绍和分析了实验结果。基于边缘技术的通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