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被誉为“晚清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曾国藩一生践履中国传统士大夫“修齐治平“之道,其齐家思想一直为人们奉为治家圭臬,在他的家书中更是蕴含着淳厚的家庭和谐思想。关于《曾国藩家书》的版本,国内尚有30余种,本文选用的则是1985年10月由岳麓书院整理出版的版本,该版本收录的曾氏家书相对较全,共收录曾氏致祖父母、父母、书父母、诸弟、妻、子等人书信一千四百五十九封信;并且此版本很好的还原了文献的本来面目,对原件中所有的错讹倒衍未做修改,在书后以注脚的形式作简单说明,对有些未有信首收信人及信尾落款的,在整理时也并未加以添补。之所以选择家书,是因为在当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年代,书信最能体现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家书也是曾氏在战场上与家人沟通交流的唯一途径,家书中对祖父母、父母事无巨细的关心,对欧阳夫人的信任,对诸位兄弟的淳淳教诲以及对子侄们功课学习上的耐心指导都无不体现出曾氏对家人的牵挂。本文以《曾国藩家书》为文本,旨在通过从宏观上对其家庭观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深入挖掘其家庭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所借鉴。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给出写作思路,创新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对本文所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辨析。包括对和谐,家庭和谐以及家庭内外部各系统之间的和谐进行阐述。第三章对曾国藩家庭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行探求。本章概括了曾国藩家庭和谐思想的主源,即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和”文化;归纳总结了曾国藩家庭和谐思想的次源:曾国藩对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继承及曾氏家族世代和谐家风的传承。第四章重点论述曾国藩家庭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对曾国藩家庭内部各成员间的和谐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家庭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进行论述。其中包括对纵向代际关系、横向同辈间关系和谐,曾氏大家族与邻里间关系和谐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挖掘。第五章揭示曾国藩家庭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的借鉴价值。首先对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中的封建糟粕进行批判;其次,分析了当代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及家庭关系所产生的一些变化,及由此所产生的家庭问题。最后论述了曾国藩家庭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