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辐射机制在高能天体物理学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out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十几年来,由于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使X射线和γ射线天文学进入空前繁荣时期,极大地扩展和深化了我们对宇宙,对自然界的认识。各种新发现,新理论,新学说层出不穷,成果举世瞩目。例如,活动星系核(AGN),特别是Seyfert 1星系的性质奇特的铁Kα线的发现,就是近十年X射线天文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铁Kα线是认识AGN中央大黑洞周边物理环境及状态的最重要探针,因此成为近年X射线天文观测和黑洞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再如近十年中伽玛暴研究的巨大进展,使之三次入选美国‘Scicence’杂志评出的年度十大科学成就。伽玛暴研究已经成为天体物理学中一个焦点领域,对今后物理学和天文学发展有很大的潜在意义。人们期待着,新的科学突破会从天文学开始。但与观测成果相比,理论现状相对落后。这包括两方面:即对这些高能天体的物理了解及对高能辐射机理本身的基础研究。弄清辐射机理是揭示这些奇异天体性质的关键第一步,而目前国际上在这方面进展不大。仅对活动星系核,类星体,以及伽玛暴这几类天体而言,面对观测资料,至今存在着很多无法解决的困惑。有些难题甚至已经困扰天文界二、三十年。理论落后观测的现状首先表现在辐射理论研究进展缓慢,而目前新发现的高能天体的观测性质对经典辐射理论提出了严重挑战。为此,本论文的主要研究课题是X射线和γ射线天文学中新辐射机制的研究及其应用。第一章为绪论,概述了本文对辐射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从第二章到第十一章主要对Cerenkov线状辐射理论,强磁场中回旋辐射的量子理论,强磁场中相对论电子的共振逆Compton散射机制(简称RICS),Compton软化处理方法和双光子湮灭吸收及其它们在天体物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现分叙如下。在上世纪80年代,尤峻汉等人就提出,当具有各向同性速度分布的相对论电子穿过气体区域或者轰击稠密气体区域的表面时,所产生的Cerenkov辐射集中在原子特征谱线附近的狭窄频段上,因而这种辐射可看作一种特殊的发射线,称为Cerenkov线状辐射或简称Cerenkov发射线。这是一种新的谱线发生机制。在第二章中简介Cerenkov线状辐射基本理论,系统地引出Cerenkov线状辐射的相关公式。定量给出Cerenkov出射线的强度、轮廓、线宽、红移等特征。这种新型谱线发射机制在天体物理中有潜在的重要性,可用来探讨活动星系核的宽发射线的起源和性质(包括类星体和Seyfert 1星系在X射线和光学波段的宽线)。本章中,我们利用Cerenkov线状辐射理论公式计算了氢原子巴尔末谱线的强度比,成功地解释了类星体与赛弗特Ⅰ型星系中很陡的巴尔末减缩。另外,我们也利用Cerenkov线状辐射理论成功地解释了类星体的氢发射线之间系统性的微小红移差。这为活动星系核的氢的宽发射线主要起源于Cerenkov线状辐射机制的提供了观测证据。铁K线是目前公认的认识活动星系核(ACN)中央大黑洞和X射线密近双星黑洞周遍物理环境及状态的最重要的探针。第三章中,利用Cerenkov线状辐射机制探讨了活动星系核中的铁K线起源问题。为解决目前流行的“光电吸收-荧光线发射”机制的某些预言与观测的不符,我们建议采用Cerenkov线发射机制重新探讨AGN中的铁K线起源。理论计算表明,在合理的参数范围内,的确可以产生足够大的能与观测比较的Cerenkov谱线强度(或光度)。我们利用Cerenkov机制也合理地解释了观测中反常的铁线Kα/Kβ强度比。并预言铁Kα线和Kβ线存在系统性的红移差,期待观测上的验证。我们这一新模型的提出既为解释AGNs中的铁K线提出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对AGNs的物理研究有明显的影响,AGN中心巨黑洞的周边环境可能比以前所设想的有更多的激烈高能活动,有大量相对论电子存在,而且气体也更加稠密。在X射线和γ射线天文学中,强磁场中非相对论性热电子的回旋辐射是一种重要的谱线发射和谱线吸收机制。在强磁场中,经典电磁学给出的回旋辐射理论已不再适用。本文第四章中,我们介绍了尤峻汉等人近年发展的回旋辐射的半经典量子理论。与以前的QED结果相比,回旋辐射的半经典量子理论的结果更具物理直观性,且更为简洁实用。本章中,我们利用量子回旋吸收公式对孤立中子星1E1207.4-5209 X射线回旋吸收线的做了理论分析,完成了对位于0.7和1.4 keV两条吸收线的等值宽度的拟合,并由此导出自转轴的空间取向。强磁场中相对论电子的共振逆Compton散射(简称RICS)是γ射线天文学中一种重要的γ射线辐射机制。与一般逆Compton散射不同,RICS机制讨论强磁场中相对论电子沿中子星磁轴飞行的共振的逆Compton散射。这是一种新的高效、高能、辐射带有尖锐方向性的辐射机制。在第五章,我们给出单个相对论电子共振逆Compton散射的解析谱功率分布公式,给出了实验室系中共振逆Compton散射的匹配条件γhvi(?)hvB(或(?)h(?)i(?)hvB,又叫近似共振条件)。当幂律分布的N(γ)=N0γ-n(γ1<γ<γ2)的电子系集体沿磁偶极场运动时,我们计算了变化磁场中集体的共振逆康普顿散射(RICS),得到了各种典型的周边低频场环境下的集体RICS谱形。在5.5节中,我们尝试利用RICS机制重新探讨伽玛射线暴中原初伽玛射线的辐射。指出了流行的‘火球—内激波’模型在解释伽玛射线暴中原初伽玛射线辐射存在的一些问题,论证了RICS机制产生伽玛射线暴中原初伽玛射线辐射的可能性,RICS机制可能是解释伽玛射线暴中早期伽玛射线辐射的有希望的新尝试。X射线穿过‘冷’等离子体的Compton软化过程是X射线天文学中辐射转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辐射场和等离体介质的能量交换,将会使出射光的谱形发生很大的改变。第六章中介绍处理X射线或γ射线穿过‘冷’等离子体的Compton软化过程的一种简便的解析方法—推广的Kompaneets扩散方程。该方程既适用于Compton软化过程,也适用于Compton硬化过程。利用此推广的Kompaneets方程计算了天体物理中4种常见辐射谱(发射线、黑体谱、幂律谱和热轫致谱)的Compton软化,所得结果同MonteCarlo模拟结果和Ross-McCray方程的数值求解结果一致。相对于Monte Carlo方法,推广的Kompaneets扩散方程更具物理直观性,且求解简捷方便。因此,推广的Kompaneets方程是处理Compton软化的一种有效方法。双光子湮灭造成的γ射线吸收是γ射线天文学中一种重要的吸收机制。在第七章,我们对双光子湮灭造成的γ射线吸收做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得出了双光子湮灭的匹配条件(hω)·(hω′)≈3(m0c22,有利于对伽玛射线观测谱做定性物理分析,预言了在宇宙伽玛辐射谱中可能会出现线状吸收结构。另外,我们也得到了不同低频辐射场下双光子湮灭的吸收系数,可用来定量分析伽玛辐射谱穿过周边低频场所造成的吸收。总之,在本篇论文中,主要阐述了我攻博期间在X射线和γ射线天文学中辐射机制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主要包括:Cerenkov线状辐射理论的应用研究,强磁场中回旋辐射量子理论的应用,强磁场中相对论电子的共振逆Compton散射机制的研究及应用,Compton软化处理方法和双光子湮灭吸收。在第八章中我们对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做了一个简单总结,并对我们以后在X射线和γ射线辐射机制方面可能的应用研究做了一些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全光网络的发展,光开关作为全光网络中交换系统的关键器件之一,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人们对光开关器件的材料,工作原理和加工工艺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偶氮苯材料
众所周知,经典力学是用坐标和动量来描述粒子状态的,而量子力学是用波函数来描述体系状态的,从波函数对于变换的表现来研究力学量的行为。这样做的一个直接结果是给出力学量算符
近年来,具有LaACoO(A为碱土金属离子)形式的钴基氧化物一直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寻常的电和磁输运性质、巨磁电阻效应、电荷有序、轨道有序和相分离等特性。钴
本文讨论了天线带宽和增益的理论极限,以及如何提高天线带宽、实现小型化的各种方法,特别对单极天线进行了介绍。文章阐述了单极天线的设计方法、最佳馈电间隙的选择和不同材料
弦理论与凝聚态物理存在着多方位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弦理论作为一种低维场论,其场论中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凝聚态物理的各个领域,在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凝聚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电子功能材料研究不断取得进步。氟化钇锂(YLF)是一种新型基质材料。在氟化钇锂单晶中掺入不同稀土离子形成光功能材料。本文用布里奇曼晶体生长法分别将T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