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是一个与越南、老挝两国接壤,多民族跨境而居的边地城市。作为云南省一线连三国的唯一县,这“一城连三国”的独特区位优势,使得周边邻国跨境而居的汉族、傣族、瑶族、哈尼族纷纷涌入。自边境通道开放以来,在贸易、文化、旅游等方面不断壮大交流与发展,跨境通婚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交流方式。近年来,江城县的跨境婚姻呈逐年上升趋势,既为两国发展交流提供了友谊的平台,也为解决当前农村弱势男性的婚姻问题创造了条件。然而由跨境婚姻衍生出的人口、经济、社会、边境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都在不断地对社会治理提出新的挑战。通过对江城县边民跨境婚姻的治理研究,不仅为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也为边疆繁荣稳定,国际间的和平交往,各民族间的团结进步作出贡献。本研究从江城县的自然地理、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发展情况,根据普洱市、江城县和江城县三个代表性乡镇的跨境婚姻的概况,对江城县境内边民跨境婚姻具有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归纳总结出当前江城边民跨境通婚的五个主要特征,并通过跨境婚姻的主要联姻方式进一步论证呈现出的这些特点和特征。紧接着从四个层面对当前江城在跨境婚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登记办证率和合法落户率低下、外籍女性及子女生存形势严峻、跨境婚姻人群健康隐患高、跨境身份助长跨国违法犯罪案件攀升等方面问题进行原因的分析,并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数据资料分析等,运用治理的相关理论,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及个体自身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中央政府层面通过推进双边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磋商,狠抓经济建设,完善婚姻登记、户籍及国籍申请制度规定为治理工作提供依据与保障;地方政府层面通过强化部门间的合作,提升公务人员服务意识,建立跨境保障体系,加强涉外人群信息库建设和加大教育扶持力度等措施切实提升治理工作有效性;社会层面通过促进民生等各项事业发展,加大宣传与反馈力度,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等方面完善治理的途径;个体层面通过自身法律知识的强化学习,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提高自力更生能力及强化业务技能培训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