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现状方法:本文随机选取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7月到2013年10月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病例500例,其中男250例,女250例,年龄范围为10-85岁,中位年龄48岁,采用序号顺序逐一选择,其病理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且病人均进行了药物化疗;疾病分类,以原发肿瘤为准。共涉及21种肿瘤病种,50种肿瘤药物,51种化疗方案。结果:(1)采用联合FOLFIRI或mIFL方案治疗12例,联合氟尿嘧啶类治疗12例。同时比较单一性mFOLFOX方案治疗24例。Bev(贝伐珠单抗)治疗0.6-29.2个月,中位治疗3.5个月。生存期计算从开始治疗之日起至死亡或末次随访之日止。其不良反应效果如表3-2,采用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其不良反应显著减少(P<0.05)。由此说明Bev(贝伐珠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直肠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且未加重化疗的不良反应。(2)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采用依决洛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方案A)与Pertuzumab(帕妥珠单抗)联合依决洛单抗(方案B)的治疗方案比较。其不良反应效果如表3-3,采用方案A的患者其不良反应显著减少(P<0.05),由此依决洛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方案治疗优于Pertuzumab(帕妥珠单抗)联合依决洛单抗方案,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随着年龄的增加,Ⅲ-Ⅳ级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明显增加,50岁-70岁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峰,病人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但70岁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又有所下降。结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一般为剂量限制性毒性。但在有效的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化疗必须规范、足量、足疗程,不得随意减量或终止或延长化疗时间,所以,既要取得最佳疗效,又需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施行个体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