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各国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在教师教育改革中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是教师教育一体化,其关键在于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在职教师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教师职业意识不强,教学态度不端正等现象。为了解决在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加强了教师的在职培训,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教师缺乏对其职业的自觉认同。另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也受到教育目标缺失,态度懈怠等问题等的困扰,其主要原因也是高等师范院校对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生职业认识不足,导致高等师范生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很难适应。针对出现的问题,高等师范院校加强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个尚未解决甚至尚未清醒认识到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本问题,即师范教育与在职教育相割裂,没有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职业准备和职业发展加以布局,实施宏观把握,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师培养的有效性,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师范教育必须放入到教师教育一体化中加以审视,认识到师范教育是教师的职前准备期。高等师范生职业准备要以职业认同为前提,全面发展为目标,职业技能为抓手,忠于教育事业为基本方针来实施。高等师范院校要积极探索师范教育的定位,使师范教育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深化教育改革,在教育教学中合理引导,加强高等师范生的职业体验,促进其内心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其意义在于:一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在职教师存在的教师职业认同差的现象;二是能够使高等师范生的职业准备与职业发展相衔接,缩短其从学生到教师间的适应期;三是有助于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合格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本文从教师教育一体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视野下,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来探索高等师范生职业准备的内容,把高等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作为其职业准备的前提,把教师教学技能作为其职业准备的抓手。在对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职业准备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出现各种现象的原因,从高等师范院校和高等师范生两个方面来解决职业准备问题。行文写作期间,教育部正在对其部属的高等师范院校进行高等师范生免费学习的计划,目的正是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因此本文的实践意义显得尤其重要。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言,从我国的师范教育培养的一部分教师对教师职业认同差,教师职业意识不强等问题入手,着重对高等师范毕业生所暴露的问题做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分析,指出高等师范生的职业准备应放在教师教育的一体化背景下进行。同时也对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进行了阐释。
第二部分,从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三个方面来说明现代师范教育发展的趋势,指出了高等师范生的职业准备背景。高等师范教育是教师一体化的职前准备期,构建高等师范生的职业认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教师教育一体化对教师教育职前期的基本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为了自身的职业发展而做的努力,高等师范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其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要求高等师范生具备现代教师的全面素质,适应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为中小学的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支持和保障。
第三部分,从职业和职业准备的概念分析入手,阐明了高等师范生在教育一体化视野下职业准备的内容:良好的教师职业意识、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出色的教师教学技能,新的工作能力和对教师职业的观注五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对教师教学技能在职业准备中的地位做了一个探讨,指出了教师教学技能是职业准备的抓手,教师教学技能是高等师范生所应具备的最主要素质。
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生的职业准备情况做了一个深入了解。调查问卷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等师范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专业学习和职业观注等四个方面。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析,并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等师范生的职业准备现状得出了一些结论。
第五部分,在问卷调查结论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对高等师范生的职业准备进行了反思。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转变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和中小学一体化教学,训练高等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和做好高等师范生的职业指导、引导高等师范生进行角色转换五个方面进行改革。另一方面,高等师范生要转变角色,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学习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学科知识;加强教学实践,锻炼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四个方面进行准备。
第六部分为结语,指出高等师范生职业准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研究工作具有复杂性和较大的难度,许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