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对神经系统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抗氧化剂tBHQ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商品名:滴滴涕。它是有机氯农药的代表之一,我国在上世纪50-80年代大量使用这种农药,由于DDT的高残留、难降解的特性,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对于DDT早已禁止使用,但是其在环境中难降解,对于DDT可能造成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仍不容忽视。例如近年来很多学者认为,神经退行性病变发病的增高与环境污染有关。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率与当地的杀虫剂的销售量及伐木场蔬菜场的分布呈明显的剂量-效应相关趋势。Semchuk等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使用是PD的危险因素,且与田间劳动生活的时间长短呈剂量-反应关系,但在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杀虫剂的使用成为唯一的危险因素。氧化应激在神经毒性机制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很好地解释迟发性和蓄积性神经损害,近年来倍受关注,是目前神经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表明,氧化应激的发生与很多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亨廷顿病、阿尔兹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等)有关,可能是这些疾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过去对DD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肝脏毒性、生殖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效应,对神经系统方面的研究报道比较少,主要是有关体外电生理实验以及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神经通路的研究。至于DDT对神经组织的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未见有相关的报道。因此,本次研究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的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为研究对象,通过整体实验DDT染毒,观察不同脑区的氧化-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变化;另外,在体外实验条件下,以PC12细胞为研究模型,探讨DDT对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引入一种人工合成的酚型强抗氧化剂和代谢酶的诱导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iary-Butylhydroquinone,tBHQ),观察它对DDT诱导的氧化应激是否具有拮抗作用,为DDT中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部分滴滴涕对大鼠不同脑分区的氧化应激影响目的:初步探讨滴滴涕对雄性SD大鼠神经组织氧化-抗氧化系统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DDT(20mg/kg、40mg/kg、80mg/kg)对雄性SD大鼠连续7d经口灌胃给药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其大脑不同区域皮层、海马和小脑内的MDA含量以及酶性抗氧化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的活性。结果:随着DDT剂量的增加,与溶剂对照组比较:①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中MDA含量升高,T-SOD活性下降;②大脑皮层GSH-PX活性在低剂量时升高,在中、高剂量组则显著下降,海马GSH-PX活性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而小脑GSH-PX活性则在中、高剂量组出现显高,高剂量组著下降;③海马GR活性在中、高剂量组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在小脑则只有高剂量组出现了下降,皮层GR活性在各剂量组未观察到明显改变;④皮层GST活性在低、中剂量组升变化不明显,在海马,所有剂量组的GST活性均显著升高,小脑GST活性在中剂量组升高,在高剂量组显著下降。结论:DDT可以引发神经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且有剂量反应关系。DDT导致机体组织的氧化损伤可能在动物神经毒性中起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滴滴涕对大鼠神经组织活性氧生成的影响目的:在已知DDT引起氧化损伤的基础上,研究滴滴涕对雄性SD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活性氧生成的影响,试图了解产生氧化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DDT(20mg/kg、40mg/kg、80mg/kg)对雄性SD大鼠连续7d经口灌胃给药后,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内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结果:在大脑皮层,20、40和80mg/kg剂量组的活性氧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80mg/kg组ROS含量比40mg/kg组高出37%(P<0.05),但与20mg/kg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海马,除了在80mg/kg组出现了与对照组和20mg/kg组相比的显著性升高外(P<0.05),20、40 mg/kg组与对照组相比仅出现一升高趋势,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小脑,20、40和80mg/kg剂量组的活性氧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但三个剂量组之间的相互比较却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DDT可以诱导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的ROS含量升高,但是这种升高没有观察到剂量-反应关系,且与整体实验当中观察到的临床中毒并不一致,推测升高的ROS在发病机制中并不起决定作用,它可能更多地参与介导某些下游信号通路的运行。第三部分滴滴涕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的活性氧含量的影响及抗氧化剂tBHQ的拮抗作用目的:以PC12细胞为体外实验模型,观察DDT对PC12细胞ROS含量的影响以及tBHQ的拮抗效应。方法:40μmol/L的tBHQ采用预孵育16h的方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低、高剂量的DDT(1×10-9和1×10-8mg/ml)单独或者与tBHQ联合给药,在2h、6h、12h和24h对PC12细胞胞内ROS含量的影响。结果: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在各个时间组别中,DDT各个剂量组均可以诱导ROS含量升高,但剂量-反应关系不是十分明显;低剂量组ROS含量随着时间推延先下降,然后再升高;在高剂量组未观察到时间-反应关系;另外,单独的给予tBHQ,并不影响细胞胞内ROS的生成。在各个时间点,tBHQ+低剂量组与tBHQ+高剂量组的ROS含量均低于各自的剂量组。结论:在体外条件下,DDT也可以诱导ROS含量的升高,与体内实验结果基本一致,tBHQ在所给剂量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拮抗DDT的这种毒效应。第四部分滴滴涕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胞内氧化与酶性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及抗氧化剂tBHQ的干预作用目的:以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DDT对PC12细胞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及tBHQ的拮抗效应。方法: 40μmol/L的tBHQ采用预孵育16h的方式,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剂量的DDT(1×10-9和1×10-8mg/ml)单独或者与tBHQ联合给药,在2h、6h、12h和24h对PC12细胞胞内MDA含量、SOD、GSH-PX、GR和GST的活性影响;HPLC法测定同等条件下胞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以及γ-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γ-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γ-GCS)的活性。结果:在体外实验条件下,通过一定时间的预孵育,tBHQ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明显拮抗DDT诱导PC12细胞发生的氧化应激;tBHQ对SOD活性影响不大或者根本无影响;tBHQ诱导的抗氧化酶当中,以GR活性的升高出现得最快,先于Ⅱ相解毒酶GST和γ-GCS。结论:tBHQ的拮抗作用与DDT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有关,对于DDT给药剂量过高或者作用时间过长的情况,tBHQ的抗氧化效应并不明显;以GSH为中心的GSH抗氧化系统,必须与SOD协同作用才能真正起到清除自由基和转运外来有毒化合物出胞等抗氧化作用;GR活性的快速升高可能本质上是一种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对低剂量的外来刺激的适应性反应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对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我国古代译论家释道安在其《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中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之说,伐钟书先生因此将这篇译序称为我国翻译术开宗明义之首篇。但近年有学者认为"五失本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是得到广泛的普及。将新媒体技术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接
在诉讼程序中提出的抵消抗辩主张,具有实体法律行为和诉讼法律行为双重属性,诉讼法应当研究其在诉讼上的效力。抵消抗辩类似于反诉的性质,所以其在诉讼程序中会产生"重复起诉
设计制作了符合实验教学要求的铜热电阻传感器,进行了基本参数测试以及在直流电桥、差动放大电路下铜热电阻温度测量及误差分析。利用铜热电阻以及阻值固定的电阻搭建桥式电
建国十七年的中国文学外译开创了以国家机构为主导的对外文学翻译模式。这一时期作为国家对外宣传机构的外文出版社翻译出版的中国文学英译作品与彼时的社会政治大背景息息相
新创企业的巨大社会经济价值与其普遍存在的低存活率与低成长性现象形成了巨大反差,这吸引着众多学者围绕新创企业成长绩效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纵观现有相关研究可知,尽
针对车厢可卸式垃圾车拉臂系统存在的所受负载不断变化、工况较多的问题,对拉臂系统在满载装卸过程中油缸力、拉臂作用力以及拉臂应力、应变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刚
任何一个项目要保证特定目标的实现,都必须系统地应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方法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有效地组织实施。而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的任务,更要作好项目
目前各经济法教材在经济法体系的编排上有很大不同,国内学者对经济法体系的认识也相差很多。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通过分析经济法体系概念,划分标准,和国内外学者观点对经济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