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重要角色的中国年轻女学者,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已经对这个群体开展过大量的研究,但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还是比较少见。此外,这个群体的态度和评价资源更是很少被人们所知。为了填补这个空白,本文旨在从评价理论出发去初步探究这个群体所持有的态度以及如何利用评价资源去实现人际意义。因此本文旨在采用马丁等人的评价理论去探究年轻女学者叙事中的评价资源的分布和特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评价和态度去实现人际意义。结果有如下发现:一是在叙事过程中,被试采用的评价资源,一半以上来自于态度系统,占比达到54.4%,其次是介入系统23%,最后是级差系统22.6%,两者几乎是平分秋色。二是,年轻女学者之所以倾向于采用态度系统可能是由于她们这个群体本身期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她们的生活,包括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三是,将近四分之一的介入资源表明这位年轻女学者在表达观点的时候,会注意保持客观性和协商的态度,期望与听者达成一致,引起共鸣。四是,最后级差系统的丰富性也表明这位女学者善于表达,富有个性,对科研和家庭都很有热情。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初次从个案入手去深入探究年轻女学者在表达态度和判断的语言资源及其策略的使用,旨在对这个群体有更真实的了解。本文的不足之处也在于此,期望后来的研究者能适时扩大被试的数量,以增强生态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