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本地区原发性耐药结核病和获得性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获得性耐药结核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为本地区结核病患者发生耐药的风险评估以及为耐药结核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01月01日-2015年06月30日在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确诊的126例耐药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和126例非耐药结核病患者为对照组,以查阅病例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回顾性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对耐药结核病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获得性耐药结核病进行多因素分析。同时,构建获得性耐药结核病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用H-L检验方法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用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1)单因素分析:原发性耐药结核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年龄、与结核患者接触史以及治疗三月末痰涂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性耐药结核病与对照组比较显示居住地、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登记分类、体重指数(BMI)、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结核病灶数、结核空洞、合并糖尿病、治疗三月末痰涂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将上述获得性耐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后得出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登记分类、体重指数结核、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结核病灶数、治疗三月末痰涂片结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3)获得性耐药结核病的发生风险预测概率模型为:P=ea/(1+ea),e为指数函,a=-4.629+0.975X1+3.397X4+0.881X5+0.936X6+0.965X7+1.500X10,该模型的H-L卡方检验(c2=11.681,P=0.10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0.026,P<0.001),最佳诊断界点值为0.515,敏感性为0.824,特异性为0.716。结论(1)结核病患者接触史是原发性耐药结核病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原发性耐药结核病患者较非耐药结核病患者年龄偏低,以青年为主,且抗结核治疗三月末痰涂片阳性率高。(2)本地区耐药结核病以获得性为主。居住地、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登记分类、体重指数、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结核病灶数、结核空洞、合并糖尿病以及治疗三月末痰涂片结果与获得性耐药结核病的产生有一定关系。其中,居住地为农村、复治、体重指数较低、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结核病灶数大于3个以及治疗三月末痰涂片为阳性是获得性耐药结核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可建立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的获得性耐药结核病的发病风险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