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烟雾对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VCAM-1表达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ehu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脑梗死是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由于神经细胞的不可再生性,脑梗死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影响大脑机能造成身心的严重伤害,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导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其致病机制可预防脑梗死的发生,为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众多的危险因素中,吸烟与脑梗死的关系非常密切。Framingham研究表明吸烟是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大量吸烟者的卒中的相对危险度是非吸烟者的2-4倍。但吸烟导致脑梗死的确切机制尚未弄清。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存在着几种假说,其一是内皮损伤假说。脑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增加。VCAM-1在脑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上,在正常血管内皮几乎不表达,在细胞因子刺激后表达明显升高。VCAM-1在脑缺血后6小时出现,12小时达高峰,它与白细胞表面的LFA-1配体结合,始动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募集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同时白细胞释放一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促进VCAM-1的进一步升高,从而引起更多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壁,成为血栓形成的基础。Blann等研究发现吸烟可导致患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循环血中的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升高。 目前,还未有人研究吸烟导致脑血管内皮上的VCAM-1的表达情况。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吸烟模型,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VCAM-1蛋白的表达,分析VCAM-1表达与吸烟的量效关系,并采用线栓鼠大脑中动脉制作脑梗死模型来比较吸烟大鼠与不吸烟大鼠实验性脑梗死体积。从吸烟,脑梗死及VCAM-1三方面揭示吸烟对脑梗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VCAM-1的表达),为吸烟引起的脑损害及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回顾性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OT-VT)患者的体表心电图(EKG)形态特征,旨在提出一种比较简便的EKG指标来判断OT-VT的不同起源。 方法:回顾阜
本次研究目的旨在进行老年人行为神经病学的相关研究,探讨城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和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因素,以及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LOTC
本文旨在探讨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变化及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明显低于正常厚度子宫内膜患者;薄型子宫内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3.12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8例,经新生儿换血治疗,并收集换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