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背景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率高,症状复杂,核心实质不明,相应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有不足,测量工具复杂且可靠性低。人格是精神疾病的底层变量且较为稳定,具有跨文化一致性和文化特异性。人格特质测评可以预测人格障碍功能类型。然而现有测量工具稳定但耗时过长,不便于临床使用。使用简版人格特质测评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预测人格障碍功能类型,进而准确刻画人格障碍的核心实质,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2目的2.1 简版人格特质测量工具 The Zuckerman-Kuhlman-Aluja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Shortened Form(ZKA-PQ/SF)以 80 个条目测量人格特质的五个 traits及20个facets,篇幅较短且在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的跨文化稳定性已被验证。在中国健康人群和人格障碍患者中施测该问卷以快速发现患者的人格特质在trait和facet上存在的显著特点。2.2在中国健康人群和人格障碍患者中验证ZKA-PQ/SF的五个traits能够预测人格障碍功能类型,且facets有突出表现,在人格障碍患者中更为显著。2.3 中文形容词人格描述问卷(The Chinese Adjective Descriptors of Personality,CADP)以100个中文形容词测量人格特质的五个traits,篇幅较短且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格特质的影响。在中国健康人群和人格障碍患者中施测此问卷以快速找出患者的人格特质,然后以CADP预测人格障碍功能类型,总体上trait的预测结果与ZKA-PQ/SF一致,但预测指标存在部分区别,且这些区别带有中国文化的特征。3方法3.1在中国446名健康志愿者和112名人格障碍患者中通过ZKA-PQ/SF测量人格特质,比较两组在各trait及facet的得分以分析人格障碍患者所具有的突出的人格特质。3.2在上一部分的两组受试者中施测Parker人格障碍问卷(The Parker Personality Measure,PERM),并以 Plutchik-van Praag 抑郁量表(The Plutchik-van Praag Depression Inventory,PVP)评估受试者的抑郁情况,运用ZKA-PQ/SF人格特质预测PERM人格障碍功能类型,分析人格特质与人格障碍功能类型之间的预测性关联。3.3在中国201名健康志愿者和67名人格障碍患者中以CADP测量人格特质,比较两组在各trait的得分以分析人格障碍患者的突出特质以及中国文化在其中的影响,然后通过CADP人格特质预测PERM人格障碍功能类型,分析人格特质与人格障碍功能类型之间的预测性关联并纳入中国文化在其中的影响。4结果4.1 人格障碍患者在 ZKA-PQ/SF 中 Neuroticism trait 和 Aggressiveness trait 得分高于健康人群,Extraversion trait得分低于健康人群,且facet得分有更加具体的特点。4.2在两组受试者中首先以ZKA-PQ/SF trait预测人格障碍功能类型,显示全部五个traits均可预测(|β|:0.30~0.61)至少一种类型;然后以facet预测人格障碍功能类型,显示除Sensation Seeking trait下的facet之外,其余四个traits下均有facets具有预测(|β|:0.30~0.60)作用,且预测时facet层面的大部分指标强于trait。4.3人格障碍患者在CADP中Emotional trait和Unsocial trait得分高于健康人群,且以CADP预测人格障碍功能类型时,五个traits在患者组均可预测(|β|:0.34~0.57)至少一种类型,其中Unsocial是最显著的预测因素,而Agreeable作用相对最弱。此结果与ZKA-PQ/SF总体一致,但两组在CADP中Agreeable得分没有显著差异,体现了中国文化强调个体的服从性,且Unsocial可预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功能类型,体现了中国文化重视整体一致性而限制个体情感表达。5结论简版人格特质测量工具ZKA-PQ/SF和CADP在中国正常人群和人格障碍患者中体现了人格特质的跨文化稳定性和少量的文化特异性。并且这两种工具可以有效地预测人格障碍功能类型,其中ZKA-PQ/SF的trait和facet层面可以提供更全面详细的预测因素,而CADP有助于发现中国文化中人格特质和人格障碍功能类型之间的预测性关联。这两种人格特质测量工具可以高效快捷地应用于研究和临床中,为深入理解人格障碍的核心实质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