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的南北型自由贸易区成为新一轮区域主义浪潮的显著特征。为了防止成员国之间相互给予的优惠无偿“外溢”,南北型自由贸易区也要制订区域内的原产地规则。从经济学角度看,在不对称的结构中,相同的经济约束必然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相同的原产地规则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成员国很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为系统研究这种影响的差异性,本文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和证明。
首先,论述了原产地规则的产生和发展、原产地规则的分类、具体原产地标准的种类及其各自的优缺点。还分析了当今南北型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两大代表性模式,即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和泛欧模式,并重点比较它们的异同,指出严格性和选择性是南北型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本质特征。
其次,对经济学者关于原产地规则的定义方法、经济合理性、经济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之后,阐述了原产地规则会增加生产成本、改变生产和贸易模式、发挥贸易保护作用等相关理论,为后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做准备。
再次,研究南北型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严格性对其成员国影响的差异性。在生产全球化的背景下,南北型自由贸易区内必然会形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中间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最终产品的贸易模式。同时,原产地规则也主要影响使用进口投入品的制成品。本文将这两个特征加入南北型自由贸易区的一般均衡模型中进行分析,得到原产地规则的严格性对成员国的差异性影响。严格的原产地规则主要通过影响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条件,增加发达成员的福利,而减少发展中成员的福利。严格的原产地规则还会抑制发展中成员国的出口。在关税收入方面,根据成员国对最终产品供需对比情况的不同,严格的原产地规则或者增加发达成员国的关税收入,或者减少发展中成员国的关税收入。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模拟数据也证实:更严格的原产地规则使墨西哥相对于美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福利大幅降低;而美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福利降低的幅度很小。
最后,研究南北型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选择性对其成员国影响的差异性。原产地标准的严格性程度在不同的商品类别中是不同的,这就是原产地规则的选择性。南北型自由贸易区的选择性对其成员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建立在三个条件之上。第一,南北型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更严格、选择性更强;第二,严格的原产地规则会阻碍出口;第三,南北型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严格性在发展中国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类别上较高。本文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原产地规则的原产地指数发现:典型的南北型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指数在均值、峰值、标准差等指标上都是最高的,证明了第一个条件。在用扩展的引力模型解释南北型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单边出口量的影响因素时,解释变量“原产地指数”的系数符号为负且非常显著,说明第二个条件成立。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墨西哥相对于美国的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R00)指数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部分证明了第三个条件。综上,南北型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选择性更可能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相对来说,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出口。在新区域主义的框架下,南北型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选择性可解释为发达国家攫取单方面转移的工具。
本文以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对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是对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补充。本文的结论也有助于增进对“新区域主义”的理解,推进对“新区域主义”理论的研究。从现实角度看,研究南北型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对发展程度不同的成员国产生的差异性影响及其机制,对指导我国在与发达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制定合理的原产地规则谈判策略和把握谈判方向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