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的发展,需要在杂填土上建设各种建筑物或修筑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步提高,在进行各种建设时须处理好地基处理与环保的关系。因此研究杂填土特别是深厚杂填土地基处理技术是很有必要的。杂填土的工程性质包括:重度、含水量、孔隙率、渗透系数、剪切强度和压缩性。影响杂填土性质的因素:堆积年限、填料及其组合性质、密实程度、地下水的侵蚀和下卧层岩性。在选择杂填土处理方法时应考虑杂填土场地性质不均、厚度变化大,强度低,压缩性大并有较强湿陷性、自重压密性,以及渗滤液污染土体和地下水,H2S等毒气、毒液、毒物和富集沼气对人的危害,对桩产生的负摩擦力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择定,表明重锤夯扩挤密法较适宜于处理深厚杂填土。重锤夯扩挤密法能就地取材,造价低,具有绿色工程的特点;具有高动能和强挤密效应,均匀性好,地基承载力提高显著;在分层土中桩体呈串珠状,桩与桩间土呈“咬合”和“抱紧”的现象。重锤夯扩挤密法的宏观加固机理是采用高压夯击和动态冲、砸、挤压的强力压实和挤密作用,不仅使桩体十分密实,而且使桩周土受到侧向强力挤密应力,成桩后应力释放对桩体产生很大的侧向约束“抱紧”作用,使桩体具有刚、柔性桩的特点。对于分层地基或软硬不均土层,桩体在施工挤密过程中会形成串珠体,有利于桩与桩侧土的紧密“咬合”增大了侧壁摩阻力。微观加固机理是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土的结构发生持续的“聚合作用”,在土体中出现由较小的土粒沿大颗粒环向平行排列而形成的旋涡状结构,使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质得到改善。土体密实由三部分组成:(1)巨大的冲击力使颗粒的“架空”结构被破坏,使孔隙体积减少;(2)在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下,填土颗粒被剪切、破碎而互相填充、挤密,使土石体更加密实、结构更加稳定;(3)杂填土中的骨架颗粒的弹性变形引起的体积压缩。处理后的桩与桩间土形成一个密实整体,形成的复合地基不仅刚度均匀,而且承载性状显著改善。用ANSYS模型对渣土桩处理杂填土地基的处理效果进行计算分析,ANSYS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夯击时土体的位移情况,与实测结果及经验值较为一致。结合北京动车段杂填土场地渣土桩、注浆和复合载体桩处理方法的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表明经渣土桩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对整个场地分区域采用覆盖和放空排气两种处理技术,能有效控制场地产生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