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LTP中清醒大鼠海马齿状回几种氨基酸的变化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ki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触效应长时程增强(long-term synaptic potentiation,LTP)被认为和记忆有关,不少研究中表明行为学习中有LTP样的突触效应变化,LTP的幅度和维持与学习记忆能力之间存在平行关系。海马的皮层结构与啮齿类和人类的精确空间记忆有关,而海马的LTP参与记忆的形成过程。在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CA1区和CA3区等均可诱发LTP,目前认为其机制是,突触前膜释放Glu,通过激活NMDA受体允许Ca2+进入突触后末端,继而触发了一系列与Ca2+有关的生理生化反应,激活第二信使,改变膜的性质,触发了LTP的产生。AMPA受体与突触效应最初阶段增加有关;除此之外,LTP的维持需要新蛋白的合成。虽然这些研究可以表明谷氨酸以及其受体参与LTP的形成过程,但它们绝大多数是在离体海马片上进行的实验,其他的在体实验也是单独观察LTP和谷氨酸的变化,很少在动物清醒状态下同时观察LTP形成和细胞外液中的神经递质变化,尤其结合条件反射形成过程来进行的研究更是极少。另外,很多研究集中于谷氨酸,对其它的神经化学物质与LTP的关系研究得不多。因此,本实验以群体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和行为正确反应率为指标,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巩固和消退过程中,测定清醒大鼠DG区谷氨酸(Glumate,Glu)、天冬氨酸(Aspartic,Asp)、谷氨酰氨(Glutamine,Gln)、牛磺氨酸(Tautine,Tau)、甘氨酸(Glycine,Gly)、丙氨酸(Alanine,Ala)含量的变化,通过研究它们与LTP、条件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海马DG区参与学习记忆形成过程的神经化学机制。 本实验的主要结果 1.随着大鼠条件反射的建立,Glu、Gln、Asp和Tau浓度亦随之升高。当行为训练第四天,其行为正确反应率达90%以上,此时DG区PS峰值增至最高水平,同时DG区细胞外液中Glu、Gln、Asp和Tau浓度亦达最高水平,分别为275.19±11.17%(P<0.001)、190.25±15.34%(P<0.01)、175.08±10.56%(P<0.01)、170.16±9.59%(P<0.01)。 2.在大鼠达到学会标准后对其进行巩固训练期间,兴奋性氨基酸Glu、Gln
其他文献
目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其远期效果受到再狭窄
太阳能电池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其中,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主要是由电子给体和受体材料组成的光活性层决定的。而具有较好的电子亲和性与电子传输能力的富勒烯及其衍生物依然是最常见的电子受体材料。染料敏化剂的性质直接关系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的能量转换效率(PCE)。虽然基于钌(Ru)和卟啉类染料敏化剂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但钌资源有限且不易于制备以及卟啉类染料提纯困难
枯落物层和土壤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层次,具有调节径流、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九龙山森林作为我国典型的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之一,因属石质山地,土层较薄,其
三维姿态是描述空间目标的重要外部参数,在空间目标识别、视觉导航、航天器交会对接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光学测量是非接触的全场测量,具有抗干扰性强,设备简单,稳定可靠的优点,被
本文研究了基于压缩感知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以及纹理特征辅助光谱特征进行遥感图像分类的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多光谱遥感图像进
电磁超介质作为一类新型的人工电磁材料,由于其奇异的电磁特性,在电磁学及相关领域掀起了一股新的研究热潮。电磁超介质的理论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其在卫星通信、雷达、微
二进制偏移载波(Binary Offset Carrier,BOC)调制有码跟踪精度高、抗干扰和抗多径能力强等优势,是一种适应新型卫星导航系统的调制形式。但由于卫星导航系统使用的伪码周期较长,使
说话人确认凭借简便的设备与非接触式交互成为目前广泛应用的生物信息认证技术之一,也是语音识别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所以,它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