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是当今世界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个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和人口规划等多方面的战略问题。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和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和老年市场的开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2012年11月召开的十八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为了推动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产业,满足老年人口多种多样的特殊消费需求。本文选择养老产业的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海市为例,分析养老产业的背景、现状、国际大都市的经验后,提出了构建一个从核心的养老服务,养老地产到养老支柱产业及辐射产业从而带动养老上下游服务,形成一个从上至下完整的老产业链的总体设想。本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章和第二章构成。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意义,相关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外发达国家养老产业的经验启示,为后文的深入研究进行铺垫。对养老产业研究整体概况论述之后,文章的第三章直接切入主题,阐述了当前上海市的养老服务现状,并通过问卷调研,发现目前老年人寿命延长、收入提高,家庭结构功能变化等现象产生,是催生养老产业的有利因素。另外,笔者从客观经济条件和老年人主观意愿两个角度,定性地分析了上海养老产业构建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该部分分别运用Holter-Winter非季节模型和BP神经网络预测未来老年人的寿命和收入,得出未来人口寿命将延长、老年人收入增加的结论,进而从定量的角度再一次论证了养老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在文章的第四部分——第六章提出了构建养老服务产业链的设想。该部分先从产业链内部详细设计了产业链的核心、主体和末端等细节。之后又从产业链外部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老年市场、老年人消费需求等因素,以及经济、政策等环境因素。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针对本文设想的养老服务产业链,笔者对企业、政府和老年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达到推动上海养老服务产业链的构建和完善的目的,并进一步促进上海市养老产业的发展。本论文的创新在于:突破目前养老产业的单一局部观,将研究视野拓宽,提出养老产业链的构建。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保险的精算模型,结合Holter-Winter非季节模型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群剩余寿命进行估计和预测。同时通过调研收集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相关数据,把BP神经网络算法运用在对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实证分析,加大构建养老产业链可行性及必要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