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城市化高速发展和城市更新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总是矛盾很突出的地方。因此,如何解决好历史街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位置问题,使得历史街区振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相协调,并探索出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将是我们今后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内容。研究生期间跟随导师参与了青岛市中山路历史街区部分地段的调查研究工作,因此笔者选择了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为论文研究方向。大鲍岛历史街区位于中山路历史街区东北部,是青岛早期华人聚居地,围绕其现状的改造和保护问题一直备受各界关注。论文选取大鲍岛历史街区南部的黄岛路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结合中外已有的保护更新方式和大量的优秀案例,着眼于街区内的建筑空间、人文风貌、生态环境、城市活力等方面的特点和问题,从建筑单体、规划设计和更新保护等层面提出可行性策略。针对近乎“千面一律”的街道空间形象,在街道室外景观绿化配置的更新上,提出了“异质化”绿化布置策略,以增加道路之间的可识别性,丰富置身其中的空间体验;针对目前街区内人群活力低、人口结构失调的现状,将人口分为原住民、外来临时务工人员、以及未来准备吸引来的新型人群种类,提出分类安置策略,以期优化现有人口结构、激活街区内人群活力;针对目前黄岛路街区农贸市场极高的经济活力但单一而低端的商业业态情况,在更新中,提出就近置换安置、“一个核心、多种协同”的业态更新办法和经济活力振兴策略;针对现存建筑的质量状况优劣,提出分类保护策略,分为适度、中度、亟需和直接拆除四类并分别予以改造。通过以上研究,以期能够探索一条适应于青岛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可持续、可推广的策略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