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在全球范围的延伸、后工业化经济组织关系的巨大变革,城镇发展日趋区域化、区域发展日趋城镇化,并促成了众多城镇群体区域的加速成长。许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其空间实体范围或影响范围已经出现了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密切交融,总体上表现为一种圈层式的结构,形成了一种城市独特的圈层经济结构。事实上,在城镇群体比较发达的区域,大都市圈已经成为一种发展模式与空间组合形式,并且成为区域参与区域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都市圈层经济是近年来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尽管早在上个世纪50到60年代欧美和日本学者都相继开展了这个方面的研究,但迄今关于“都市圈层经济”的概念、性质、判断标准等仍旧莫衷一是。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际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资源的空间集聚化日趋明显,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什么是城市最佳的空间组织形态,要素资源如何突破行政区划获得合理配置,如何推进空间经济的一体化?这些问题成为对都市圈层经济研究迫切的需要。
本文将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与较全面的最新统计资料结合起来,从新的角度深入探讨成都圈层经济的发展特征,即以都市圈的空间结构模式促进成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本论文从问题提出的背景以及意义着手,明确了都市圈的概念、实质以及内涵特征,从市场因素等方面探讨了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并通过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得出圈层经济结构,在理论与实证的基础上总结出成都圈层经济的发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