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步轨道区磁场对相对论电子通量的预报

来源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ig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同步轨道区位于地球外辐射带内侧,这里分布着大量的接近光速的相对论电子,它们是破坏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主要因素之一,被称为“杀手电子”。因此预报地球同步轨道区相对论电子通量的变化对航天器自主运行安全和空间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以往的地球同步轨道区相对论电子通量预报模型,发现以往模型的输入参量一般是太阳风参数(来自ACE卫星),预报值是相对论电子通量的日均值。这些模型对ACE卫星的依赖性较大,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预报值是相对论电子通量日均值,时间跨度比较大,不能反映相对论电子通量的昼夜周期性变化和小时间尺度的变化。针对这些不足,本文采用地球同步轨道区磁场作为模型的输入量,来预报24小时之后能量>0.6MeV和>2MeV的四个特征时段(当地时子夜23:31-0:30、清晨5:31-6:30、正午11:31-12:30、傍晚17:31-18:30)的相对论电子通量。本文首先论述了辐射带粒子的运行特征和相对论电子通量起源、加速及损失机制。接着分析了GOES11的磁场数据与LANL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各能段电子通量数据,发现磁场P分量与50~70keV电子通量负相关,而且是同步的;低能段电子通量与高能段正相关,前者先于后者变化,提前时间超过24小时。这就可以得出磁场P分量与相对论电子通量负相关,前者先于后者变化,提前时间超过24小时,这说明了用磁场预报24小时之后的相对论电子通量是可行的。最后本文用多项式拟合法建立预报模型。模型的平均预报精度为0.6862,正午时段的预报结果最为重要,因为此时相对论电子通量达到一天的峰值,正午预报精度为:>0.6MeV电子通量为0.7708、>2MeV电子通量为0.7069。
其他文献
在直流电法基本微分方程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进行电阻率法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电阻率法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的实现,给研究复杂地质构造的电性异常规律提供了有力工具,同时也为
背景噪声面波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被动源面波勘探方法,由于其数据来源方便、对环境没有污染等原因,在21世纪初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对于面波勘探中至关重要的一步——频散曲线的提取却一直没有取得关键性的突破,以往众多的提取频散曲线的方法要么对高阶成分不敏感,要么不能在背景噪声中提取到清晰的高阶频散曲线。但是在利用频散曲线反演地下结构的时候,高阶面波信息是相当重要的,因而不能有效地从背景噪声中提取高阶频散曲
学位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复杂构造和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区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可为复杂地区的高精度构造解释和地质解释提供可靠保证。深度偏移的核心是波
学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基于单程波波动方程的传统单程波算子广泛应用在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中。与双程波算子相比,单程波算子效率更高,需要的计算资源更少。在解决大型三维问题时,单程